“从解释到发现”的认知诗学分析方法——以The Eagle为例
[Abstract]:Cognitive poetics, as a new literary theory and a new research paradigm, can not only explain how the meaning of the text is produced and obtained, but also make new discoveries on the text, that is, to discover the new reasons. New meanings or new formal features and aesthetic values. In fact, some of the main categories of cognitive poetics not only have the instrumental advantage of discovering meaning, but also have the potential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which implies aesthetic directionality, such as the archetypes involved in literary formality and aesthetic attitude. There is a correspondence between graphic background and aesthetic attention, and the iconic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 and meaning is the defining feature of literary texts. Iconicity combines perception, emotion and image in language. At the same time, poetry as a language product, image is the core element, the rea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poetry should transform the daily image into aesthetic image, and recategorize the original category.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期刊社;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英美文学界认知诗学研究”(11XWW003)的阶段研究成果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华祥;论丁尼生的诗《鹰》中的意象创造[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芳;;论现代水墨的精神特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余慧,钱才云;浅谈建筑空间的特性[J];安徽建筑;2003年02期
3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李向伟;论装饰艺术的空间自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5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6 高星海,江丛林;舞蹈与相似[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7 高岭;张爱玲小说中的月亮意象——象征寓意和氛围象征功能[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张智华;象征主义与电影电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王雪梅;英语语感的内涵[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10 王世达;时间的历史样态与文化烙印[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青;;文学理论的学科性危机及其出路问题[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胡飞;喻晓;;论设计的客观性[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刚;戴端;;后消费时代的产品设计特征[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5 艾莲;曾永成;;从对生活的“反映”到文艺创作的“产物”[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罗斯宁;;论辛弃疾词中菊花和鸥鸟的意象[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建舜;;云冈石窟双窟造像的审美文化研究——模式、分解与对称、互补[A];2005年云冈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研究卷)[C];2005年
8 程晓曦;单军;;地域性城市设计与研究的逻辑理念——以青海省海南州恰卜恰镇城市设计为例[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管少平;;设计:回到disegno再出发[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10 肖湛;许海;;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论音乐和其他艺术的区别[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余颖;城市结构化理论及其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4 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6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张敢;绘画的胜利?美国的胜利?[D];中央美术学院;1999年
8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9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2 何金俐;论艺术理性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星蕾;双歧路向 静穆人生——感知沈从文[D];西北大学;2001年
4 施炎坤;新概念作文与中学作文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周春林;艺术语言运思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祝春华;主体的泯灭与个性的崩溃——关于“非个性化”理论的知识谱系的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岩;现代雕塑与现代建筑的共融[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罗梅;九十年代中国诗歌的探索[D];四川大学;2002年
9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10 向威;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文体前景化的认知诗学视角[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2 熊沐清;;故事与认知——简论认知诗学的文学功用观[J];外国语文;2009年01期
3 杨谨旖;;认知诗学的发展、意义及前景[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佘佐辰;论写作智慧的基本蕴涵[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7期
5 熊沐清;;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新接面——两本认知诗学著作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6 庞玉厚;刘世生;;认知诗学与生态诗学[J];外国语文;2009年01期
7 韩作荣;;诗的敏感与发现——《语言与诗的生成》节选[J];词刊;2006年04期
8 虢海燕;;生活是汲取构成语言的源泉[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5期
9 刘文;;认知诗学:认知科学在文学研究中的运用[J];求索;2007年10期
10 熊沐清;;多样与统一:认知诗学学科理论的难题与解答[J];外国语文;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颐武;“盲点”的焦虑[N];北京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房霞;诗歌文字意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41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24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