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中国近代翻译家林纾的文学思想历程

发布时间:2018-11-07 07:13
【摘要】:正林纾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等"新文学"的倡导者,均对林纾的翻译文学有过论断,充分肯定林纾的"口译转述"的翻译小说,为中国接近外来文学和思想打开了一扇窗,起到了搭建中西文艺交流平台的作用。有过文学翻译经验的周作人就曾经说过:"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有外国小说,引起一点对外国文学的兴味。我个人还曾经
[Abstract]:The significance of Zheng Lin Shu to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can not be ignored. The advocates of "new literature", such as Lu Xun, Zhou Zuoren, Guo Moruo and Mao Dun, have all made judgments on Lin Shu's translated literature. The translated novels of Lin Shu's "interpreting and reporting" have opened a window for China's approach to foreign literature and ideas and played a role in setting up a platform for the exchang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and art. Zhou Zuoren, who has had experience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once said, "it is almost because of Lin's translation that we all know that there are foreign novels, which gives rise to a little interest in foreign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宗刚;对林译小说风靡一时的再解读[J];东岳论丛;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婕;;译者主体性与翻译策略[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王宁,杨永良;浅谈林纾的翻译思想[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爱钗;近现代闽籍翻译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贺小翎;清末民初对外国小说的译介:1898-1919[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李宏顺;从隐形翻译看译者的主体性[D];武汉大学;2005年

3 周松;译者:受控于他者的主体[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志光;历史语境下的翻译[D];贵州大学;2006年

5 马轶;试论“林译小说”流行之原因[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菁华;林译小说的前世今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玩凤;重评林纾和林译小说的文化价值[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菁;;浅谈林纾的文学翻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2 秦美娟;;如何看待创造性叛逆与林纾文学翻译中的“讹”[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王秀云;是翻译还是整理——质疑林纾的“翻译”[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7期

4 马红军;刘仕敏;;翻译史研究的新作——《五四时期外国文学翻译研究》读后[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年03期

5 徐健;;文学译作的门径追寻——浅论钱钟书的“化境”理论[J];作家;2009年12期

6 刘舒展;王冰;;浅论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翻译的现代转型[J];成功(教育);2008年06期

7 周心怡;;论林纾和庞德“误译”的根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8 尚文鹏;论林纾“误译”的根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年06期

9 童真;;文学翻译与文化过滤——以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三个中译本为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孙开建;;从接受美学视域看林译《茶花女》[J];名作欣赏;2010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郑雪彬;;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在文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孔喜;杨炳钧;;文学翻译译文修改的原型论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静;;女性主义框架下的《水浒传》翻译研究(英文)[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冯骥才;文学翻译的两个传统[N];文艺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张滢莹;文学翻译应成为“文化驿马”[N];文学报;2009年

4 陈众议;文学翻译为何屡遭诟病?[N];人民日报;2010年

5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6 马爱农;我和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7 钟闻熹;外国儿童与青少年文学翻译研究中心成立[N];文艺报;2011年

8 胡志挥;老舍先生与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10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宏照;林纾小说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丽华;林纾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5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6 郭杨;林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8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10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天钦;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风格[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杨书;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外交学院;2001年

3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4 毕海英;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沈宇;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对等[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6 陈晓霞;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许磊;意识形态在文学翻译中的操控[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虹;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新阐释[D];安徽大学;2005年

9 王燕;社会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操纵[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10 张海卿;文学翻译中的目标读者取向原则[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15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15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f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