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巴尔加斯·略萨《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的叙事伦理

发布时间:2017-01-06 09:09

  本文关键词:论文学与政治的意蕴交映——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感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江西师范大学》 2014年

论巴尔加斯·略萨《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的叙事伦理

付婷婷  

【摘要】:巴尔加斯·略萨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和拉美文学大爆炸的主将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小说结构和极端自觉的文学尝试而著称。2010年他更是因“他对权力结构进行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犀利的叙述”一举摘得诺贝尔文学的桂冠,他也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论文将从叙事伦理的角度来分析略萨的《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这部作品。本论文具体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首先梳理了《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然后引入叙事伦理这一理论概念并对运用叙事伦理这一批评模式剖析《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第一章论述了作者巴尔加斯·略萨本人的伦理观念及产生的现实背景,另也简要的概述略萨在作品中的自我投射。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的略萨他的作品大多都有其现实的依托,所以他的作品里有很浓重的自传色彩,而他本人持有的伦理观念也必然投射到他的作品中,无论是作品的思想内涵还是书中的主要人物我们都能探寻到略萨自己的影子。 第二章分析了《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中呈现的政治伦理,略萨本人持文学介入观,主张文学要积极介入政治,在书中他借由弗洛拉和高更二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体验为我们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缺乏伦理规范不公的政治制度。 第三章阐释了高更和弗洛拉二人持有的独特的性爱伦理。饱受传统的伦理道德束缚的二人,为了寻求个体自由,他们以他们有违世俗的性伦理来冲破和颠覆世俗的伦理道德,实现个体自由的伦理诉求。 第四章剖析了弗洛拉和高更追求一生的伦理乌托邦的幻灭以及在他们心中乃至全人类都在追寻的理想天堂。高更和弗洛拉所面对的强大的社会现实以及他们各自自身的缺陷导致了他们想象的伦理乌托邦的幻灭,但是尽管他们失败了却为我们留下了有益的经验和美好的希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78.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磊;立体小说谈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2 罗光汉;巴尔加斯·略萨:一个挑战者的史话[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3 梁丽英;略萨小说创作观刍议[J];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06期

4 华金·索莱尔·赛拉诺 ,张永泰;“写作是由于有了切身体验,尤其是那些企图解脱的反面经验”——访巴·略萨谈话录[J];外国文学;1988年05期

5 赵德明;;巴尔加斯·略萨的文学创作道路[J];拉丁美洲研究;1987年05期

6 吉平;试析巴余加斯·略萨“生存意识”产生的原因[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高振岗;;政治伦理的价值诉求及其实现方式[J];求索;2008年09期

8 任爱红;;命运的囚徒——《绿房子》中的女性群像[J];山东文学;2011年04期

9 宋伟杰;;历史理性、生命本能与理想追求——读略萨《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J];山东文学;2011年04期

10 胡铁生;周光辉;;论文学与政治的意蕴交映——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感思[J];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宗社;;论《苏仙》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陈静;;他者伦理视域中的当代人际和谐建设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祝亚峰;;经典阅读与外国文学教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江守义;;叙事聚焦的演变及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李丽;;从“认同”到“背叛”——1930年代以来短篇小说体式的多样化探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李伟民;;后经典叙事中的黄梅戏: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俞可;;校长专业发展研究的方法论探索:社会化路径[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3 刘星;;安全生产理论的道德基础探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高菊;;科学自由与道德评价[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光祖;;批评的底线伦理与批评家理论主体的建构[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6)[C];2005年

7 胡澜卿;;虚伪的作品 真实的叙述——对余华与罗伯-格列耶作品的比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8 杜云南;;城市·消费·文学·欲望[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10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8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思哲;叙事学视野下的中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申卫峰;《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姣;从翻译伦理看《红楼梦》两英译本的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智慧;《豆棚闲话》与“三言”叙事艺术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首献;;论“文学是人学”的三个维度[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杨亮;;政治主体意识:政治制度有效性获得的增量因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朱前星;;执政道德建设与执政党社会整合能力的提升[J];求索;2007年08期

4 王爱党;谢峻峰;;论执政的制度伦理[J];求索;2007年08期

5 陈光孚;“结构现实主义”述评[J];文艺研究;1982年01期

6 陈光孚;拉丁美洲当代小说创作的特点及趋势[J];文艺研究;1984年06期

7 李群;;浅论“公共空间”中的“文学空间”[J];学术交流;2010年02期

8 胡铁生;;论文学话语权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转向[J];学习与探索;2008年01期

9 朱景冬;略萨和他的小说创作[J];译林;1995年03期

10 杨楹;;宽容:现代政治的伦理内蕴[J];哲学动态;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有顺;;对人心世界的警觉——《尴尬风流》及其叙事伦理[J];小说评论;2006年03期

2 张劲松;;电影《色·戒》中的叙事伦理分析[J];电影评介;2008年24期

3 梁艳芳;;守护人心温暖的品质——蒋韵《心爱的树》的叙事伦理意义[J];名作欣赏;2008年24期

4 杨红旗;;叙事伦理与文艺学的知识生成[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6期

5 张冬;李小倩;;《城与市》的叙事伦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唐伟胜;;叙事伦理:故事、话语与阅读[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7 何小丽;;论小说叙事伦理的兴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8 杜素娟;;从作者的伦理身份看叙事伦理的生成——兼论近年来中篇小说创作[J];扬子江评论;2010年03期

9 刘起林;;“戏说历史”的颠覆类型与叙事伦理[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10 徐国彪;;现实灾难的审美类型与叙事伦理[J];中华文化论坛;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强;[N];文艺报;2011年

2 吴玉杰;[N];光明日报;2008年

3 耿立;[N];文艺报;2006年

4 刘起林;[N];人民日报;2009年

5 张光芒;[N];中国艺术报;2012年

6 王本朝 肖太云;[N];文学报;2013年

7 张友文;[N];文艺报;2014年

8 张清华;[N];文艺报;2011年

9 龚举善;[N];文艺报;2005年

10 范咏戈;[N];文艺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有顺;中国小说叙事伦理的现代转向[D];复旦大学;2010年

2 曹金合;叙事形式的伦理意味[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梁艳芳;创伤记忆:自述、代述与混合叙述[D];上海大学;2009年

4 杨庆东;自由意志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晓燕;叙事伦理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欣;叙事伦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滢;当代文学中的两种女性叙事伦理形态[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静;刘小枫叙事伦理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春玉;东西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侯芳;方方小说的叙事伦理与道德重建[D];西南大学;2007年

7 曹刚;李锐“吕梁山系列”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罗晨;《金色的耶路撒冷》之叙事伦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郑锦菁;费伦叙事伦理观透视下的《时间箭》[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明昆;论陆天明反腐小说的叙事伦理[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文学与政治的意蕴交映——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奖感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35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f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