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误读理论的正负效应
[Abstract]:Misreading is given a new meaning in post-modern times and is regarded as the premise of creative reading. The positive value of the postmodern misreading theory is first manifested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mode of thinking, the open mode of thinking such as dialogue, which gives the reader great freedom of thought and reading, 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literary creation and reading.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leads to the loss of certainty and cynicism, which has a series of negative effects of aesthetics, ethics and cultur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reflexive use of language in postmodern misreading theory.
【作者单位】: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ZW0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751041)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民族文化与文艺理论研究”建设项目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素珍;国外阅读理论研究概述[J];淮阴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2 安德鲁·本尼特;李永新;汪正龙;;读者反应批评之后的阅读理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3 陈占彪;;论当代娱乐文化的多元价值取向[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2期
4 沃尔夫冈·顾彬,王祖哲;误读的正面意义[J];文史哲;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祝亚峰;;从政治伦理、精英伦理到个体伦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叙事的伦理向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冬冬;黄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视角下的社会危机与安全思想——对齐格蒙特·鲍曼思想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宋清华;;理想主义的重建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烨;;动态渐进规划体系中的总体规划评估机制解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7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姚进忠;;诠释视野下的个案工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郝涛涛;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关怀思想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娟;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继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现代人格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天保;;“滑稽”内涵辨析[J];中州学刊;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保平;高桂华;;苔丝的犯罪与驹子的徒劳——东西方女人共同的悲剧模式[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苏和平;试论艺术教育的功能和效应[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3 杨松芳;;文学翻译与文化误读[J];社会科学家;2006年06期
4 王敏;;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王敏;;“影响的焦虑”背后的权力意志——布鲁姆误读理论的主体性特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裘禾敏;;晚清翻译小说的误读、误译与创造性误译考辨[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7 陆扬;;经典与误读[J];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8 舒开智;;误读:本体性存在抑或解构性策略[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9 孙焕英;;解码艺术教育“复招效应”[J];歌剧;2008年12期
10 赵振汉;;小说创作中的“虚笔”效应[J];写作;199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超;巴基斯坦演出业:戏剧最为吃香[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吕绍刚 贺林平;港澳艺术闪亮“九艺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魏青;“创造性”误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谢圣礼;对正典的捍卫与坚守[D];山东大学;2008年
3 乔露;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130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13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