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精神对文学的影响
[Abstract]:Olympic spirit is a kind of spirit which embodies the common values and pursuit of mankind. With its uniqu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it affects the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the literary connotation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of the Olympic spirit, and then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the Olympic spirit on the ancient Greek literature and Chines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
【分类号】:I06;G8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赖水香;;浅析《体育颂》的文学价值与美学价值[J];语文建设;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渊;;顾拜旦的《体育颂》中的时代意义与文学价值[J];语文建设;2013年26期
2 王屹博;;奥林匹克精神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3年3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庆峰;;物质身体、文化身体与技术身体——唐·伊德的“三个身体”理论之简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熊斗寅;《体育颂》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升华——顾拜旦与奥林匹克运动之六[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05期
3 熊斗寅;顾拜旦体育思想研究系列之二 顾拜旦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体育与科学;2003年04期
4 熊斗寅;顾拜旦体育思想研究系列之三 顾拜旦与奥林匹克理想[J];体育与科学;200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佟强;现代体育运动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及走势——体育社会学视角下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从比较的视角研究中国文学──《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学阐释》序[J];文学自由谈;1994年04期
2 史铁生;;文学的位置或语言的胜利[J];作家;1997年07期
3 陈莎;;当中华民族艺术与奥林匹克精神交汇[J];中关村;2008年09期
4 宋清海;;文学无理论[J];创作评谭;1999年02期
5 李云峰;;德艺双馨入时未[J];山西文学;2006年02期
6 谢天振;;翻译文学当然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与王树荣先生商榷[J];书城;1995年04期
7 张敏健;感悟·会心·创化——论中国文学审美过程之灵心妙悟[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8 邓绍秋;玄学与禅宗生态审美观[J];中国文学研究;2005年03期
9 王显金;;例谈文学与数学[J];宁波大红鹰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徐燕红;全球化对未来文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J];外国文学;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2 刘生龙;;东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毛泽东早期的文艺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3 王进;;论文学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杨治经;;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与文艺创作的民族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罗俊容;;碧野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公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张同铸;;《论“叙事性意境”及其建构》论文梗概[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查屏球;;媒体转换与文学新变——由纸写替代简牍的过程看当代网络文学走向[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10 熊辉;;简论郭沫若的“风韵译”观念及其历史意义——兼论20世纪中国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卫华;反恐时代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文学[N];文艺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石一宁;坚持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N];文艺报;2005年
3 赵稀方;重绘文学的地图[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王宁;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对策[N];人民政协报;2001年
5 禹振华邋谭云东;黄永玉荣获“奥林匹克艺术奖”[N];湖南日报;2008年
6 洪申我;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悖论[N];文艺报;2006年
7 张学昕(辽宁师大副教授);展望21世纪中国文学新的美学理想[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8 王宏甲;中国文学形式发展探究(上)[N];学习时报;2005年
9 王宏甲;中国文学形式发展探究(下)[N];学习时报;2005年
10 卫绍生;重新认识文学的“自觉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范氏义云;越南唐律诗题材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费玉英;小宝西游[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6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7 陈洁;周氏兄弟翻译活动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于在照;越南汉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晨;翻译家杨宪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吴越;媒介分析:网媒对中国文学“神圣化”的解构[D];吉林大学;2008年
3 杨文学;“林译小说”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雅琳;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翻译者的主体性及其彰显[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5 彭涛;死亡—永生之门[D];西南大学;2007年
6 封梨梨;从《晨报副刊》看文学译介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安梅;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翻译中译者应有的姿态[D];四川大学;2004年
8 王光妍;中国翻译小说在二十世纪初(1898-1936)与二十世纪末(1979-2000)的地位变迁[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9 汪智超;文学叙事中身体的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彭文奉;佛经汉译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17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1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