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艺术批评的空间转向
[Abstract]:In the digital age, artistic works have been widely produced and disseminated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However, artistic criticism has been "aphasic" in cyberspace. Critics should step in to speak online. Cyberspace has brought unprecedented "space" impact to art criticism, and art criticism must turn accordingly. Cyberspace has brought crowd effect, the subject of criticism should be transformed from legislator to interpreter, cyberspace has brought a great deal of artistic objects, critics can face this cognitive dilemma by means of allegorical criticism and holistic research; Cyberspace makes the way of discourse change from monologue to interaction, and artistic criticism must establish a new communicative languag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转型研究”(11YJC75103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逢振;詹姆逊近年来的学术思想[J];文学评论;1997年06期
2 吴义勤;批评何为?——当前文学批评的两种症候[J];文艺研究;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力丹;曹文星;;山中一夜雨 树杪百重泉——新媒体十年发展评述[J];编辑之友;2012年01期
2 李明伟;;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分析框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徐翔;;网络文化主体的认同转型[J];创新;2011年02期
4 张大为;;“文化研究”:向着存在论与人类学的高度辩证地综合[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5 李明伟;冉慧勤;;电视传播与儿童的社会化[J];当代传播;2007年06期
6 余权;;故事电影中新媒介对人物个体行动的影响[J];东南传播;2010年10期
7 万晓红;;互动与双赢:对电视传媒与人文奥运关系的解读[J];电影评介;2007年17期
8 姚楠;;评价文学批评的基础标准[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9 韩伟;宋飞;;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10 姚楠;;文学批评:现实的严峻与希望的生长——2005年的文学批评景观[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斌;哲学视域下的网络社会交往[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周鸿雁;仪式华盖下的传播:詹姆斯·W·凯瑞传播思想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3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伟;詹姆逊与乌托邦理论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董亦佳;杰姆逊的文本阐释理论与阐释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李洁;传播技术与共同体:文化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7年
8 岳斌;在诗意和尘嚣间游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韩雅丽;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苏仲乐;文化批评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2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曾喜云;论詹姆逊对结构主义的阐述[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彩云;试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敬源;网络恶搞文化的传播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谢云霞;论苏珊·桑塔格的“形式美学”思想[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周柳;试论“大师的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飞;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雪颖;“生命意识”视野下的人性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鹏飞;网民集群行为中的怨恨心态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义勤;为批评一辩[J];南方文坛;2000年02期
2 吴义勤;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批评[J];文艺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心峰;艺术批评——艺术审美理想的调节机制[J];文艺研究;1987年03期
2 ;艺术批评必须有与众不同的独特点[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2期
3 刘连群;双重角色的两面感受[J];上海艺术家;1995年05期
4 杨小彦;话语喧哗与失语焦虑——艺术批评中的学理背景与学术规范[J];美术研究;1997年01期
5 贺万里;当代艺术批评:存在价值和批评指向[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1期
6 郭玉军,张飞凤;赝品及其对艺术批评的影响[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尹丹;孙振华;;批评仅仅是一种表达——对艺术批评家孙振华的采访[J];山花;2006年04期
8 罗晓东;;艺术批评应介入艺术品市场[J];艺术市场;2007年04期
9 ;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当代艺术与批评”有奖征文[J];世界美术;2008年02期
10 王瑞光;;对当代中国艺术批评的思考[J];南方论刊;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宁博;;作为一种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批评[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丁涛;;艺术批评的尺度[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丁长河;;艺术批评需要标准[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4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盛葳;;反抗的终结与阐释的焦虑:中国抽象艺术中的前卫性及其当代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于洋;;艺术批评的媒体化与艺术媒体的批评化[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粟丹倪;;先予尊重而后的再造——浅议数字时代的纯艺术与数字化艺术[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8 朱中原;;困境与抉择:关于当代艺术批评制度的批评与反思[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孟庆耘;;艺术市场管理策略探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10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克·斯拜格勒 伤郢;艺术批评还有市场吗?[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艺术中国网站总监 于洋;艺术批评的“媒体化”与艺术媒体的“批评化”[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李心沫;艺术批评需要新秩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卢缓;艺术批评:边界和规范[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王秀雄;打开艺术批评的视野[N];文艺报;2010年
6 卢缓;有没有一种“80后”批评[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马学东;面对市场,艺术批评如何发声?[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楚勉;面对艺术市场,艺术批评请大胆发声[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赵力;艺术批评与面向市场的操作[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雨木;市场呼唤正直的艺术批评家和鉴定家[N];美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震;傅雷艺术批评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3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张波;美国艺术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曹砚黛;亚瑟·丹托艺术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肖海鸥;批评家的作为:罗杰·弗莱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琴;让细节介入空间[D];厦门大学;2009年
2 王震;多媒体语境的艺术批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3 洪潇亭;法国艺术展览与现代艺术批评的兴起[1850-1863][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4 赵炎;现实的批评与超现实的虚幻[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陶铮;论罗莎琳·克劳斯结构主义时期的艺术批评[D];浙江大学;2011年
6 秦韵佳;试论罗杰·弗莱艺术批评的特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叶丹;立场[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8 古榕;观看与体验[D];中国美术学院;2005年
9 朱玉芬;莫里斯·魏兹“反本质主义艺术观”批判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陈燕;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70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70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