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的性别叙事话语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大连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化基地;
【基金】: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小说性别叙事话语研究”(2013lSlKTZIWX-10)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红;雷艳妮;;从经典到当代:叙事学视角理论之演进[J];求索;2012年02期
2 侯素琴;;论小说叙事学中的叙述视点、视角与聚焦[J];求索;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宝岩;;论《讹诈》中语式对语旨的建构作用[J];外语学刊;2009年04期
2 高俊林;;记忆的碎片与语词的密林——墨白的长篇小说《来访的陌生人》[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贾宇萍;苗勇刚;;她们自己的历史——解读《占有》独特的女性叙述模式:集体型叙事[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0年02期
4 余来辉;;“叙事”成“品牌”之美[J];品牌(理论月刊);2010年07期
5 李蓉;;小说中的越界光影——论拉什迪《午夜之子》的电影风格[J];莆田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王伟;席芳媛;;卡尔维诺小说的叙事策略与意义——以《寒冬夜行人》为例[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7 黄顺;;报纸新闻文本叙事初探[J];新闻世界;2011年02期
8 惠平平;;浅谈调查性报道的叙事视角——以《南方周末》“大学生救人溺水身亡”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9 黄文珍;;深度报道的叙述者分析——以《南方周末》2011年头版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2年05期
10 李圣传;;从叙述者身份的转变看孔乙己的落难人生[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永亮;;社会转型期的网络媒介叙事:情绪宣泄与利益诉求的表达[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9 尹霄;乔治·鲁奥的叙事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10 肖显惠;传媒视阈下的“大陆新武侠”[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苗菊;《世说新语》与《儒林外史》之叙事共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5 赵秀娟;从叙事学角度看古代叙事诗的英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钟海英;叙事时距和时序艺术化操作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岩;弗洛伊德式分析《宠儿》中的塞丝[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晓红;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叙事技巧[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培婷;《虹》的叙事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娜;从叙事学角度看记录片字幕的翻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汪正平;张旭春;;库切小说《福》的叙事策略分析[J];求索;2010年10期
2 郭大勇;;文学经典的建构与论争[J];求索;2011年05期
3 王红;雷艳妮;;从经典到当代:叙事学视角理论之演进[J];求索;2012年02期
4 尚必武;;叙述聚焦研究的嬗变与态势[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欣;陈浩波;;女性艺术家之性别意识抉择[J];东方艺术;2007年17期
2 李红玉;;译者的性别意识与翻译实践——谈性别视角下的《紫色》四译本[J];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02期
3 肖海艳;;陶洁汉译《紫颜色》中的性别意识[J];考试周刊;2010年05期
4 杜小红;梁斌;;妙笔生心花——谈谈《红楼梦》与《呼啸山庄》的梦境式叙事技巧[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年03期
5 李继凯;略谈性别意识和比较诗学[J];文艺评论;1998年02期
6 ;简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罗凯;;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性别困惑中的自我拯救[J];美术向导;2011年02期
8 星舟;叙述形式的疲劳与革新——小说叙事理论漫笔之九[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9 李继凯;;略谈性别意识和比较诗学[J];艺术广角;1997年03期
10 王进;;反本质主义与叙事嬗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武沛;;徘徊于两性之间的美——解读艺术作品中“中性”身体的符号[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召鹏;女性文学研究的新收获[N];文艺报;2005年
2 陈闻;性别文学研究与两性和谐[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美国弗蒙特大学英文系主任、教授,国际叙事文学研究会前主席 [美]罗宾·沃霍尔-唐 王丽亚 译;性别对叙述及叙述对性别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叶延滨;女性文学[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屈雅君;女性文学批评的本土化[N];文艺报;2003年
6 《批评家》杂志主编 高岭;当代艺术叙事的多样性[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刘方 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叙事学从封闭走向开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秀兰;中朝现代女作家作品中的内在意识比较[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张玲;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元元;关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思考[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军府;无法弥合的叙事鸿沟[D];郑州大学;2004年
3 祝惠娇;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诗学[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4 张彤彤;论文学文体学与叙述学在小说翻译研究中的应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5 李胜男;隐蔽的线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静;为“第二性”赋予性别意识[D];山东大学;2011年
7 吴源;第一人称叙事:书信体与非书信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邓琳超;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思考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地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万克领;论小说叙事的叙述主体[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李华;“镜子”与女性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89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489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