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形式:作为“肌质”与“神理”——兰色姆与金圣叹的文学形式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9-08-30 10:27
【摘要】:美国"新批评"理论家兰色姆的"构架—肌质"论与金圣叹的"形迹—神理"说既无"脐带联系"又无"贸易往来",却表现出同样强烈的对于文学之审美"形式"的关切。此"形式"不是与"内容"相对的外在容器,而是与"材料"相对的,是文学之为文学的根本。金圣叹对于"文"之"神理"的自觉,紧密关联着对于"人生如梦"的觉醒;而兰色姆对"肌质"的肯认,则以对科技理性的批判为旨归。通过比较而重新回味这些由先哲的慧眼所发现的价值觅取之途,对于拯救当前目趋明显的价值与文化危机,或许不无裨益。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10CZW002)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西文学文本理论范畴比较研究》(项目批准号HB09BWX010)的系列成果
【分类号】:I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林潇;;建立中国园林景观评论学的构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王艳芳;被复制的文化消费品—论《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4 曹莉;;剑桥批评传统的形成和衍变[J];外国文学;2006年03期

5 杨光祖;;批评的伦理底线与批评家理论主体的建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6 张一玮;当代散文批评:以话语分析的方式[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陈池瑜;滕固美术史研究方法论之意义[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李国华,吴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批评学——关于文学批评学的学科定位问题[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李国华;关于文学批评学的学科定位[J];河北学刊;2002年05期

10 陈果安;论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体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2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冯文坤;“自然”思微与诗学再识[D];苏州大学;2002年

4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郑国庆;落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林;论田汉的戏剧译介与艺术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小新;论金批《水浒》对小说写作技巧的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赖晓东;暮色中的喧嚣与狂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章容;论音乐与菲茨杰拉德的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杜波;《新青年》与“五四”新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丽君;卢卡契的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谨;约翰·邓恩与李商隐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7 王照岩;[D];浙江大学;2004年

8 钟慧笑;论金圣叹的“才子说”[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张天星;明代心学思潮与容与堂刊本<水浒传>的评点[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10 任万芳;词汇消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华斌,王菊花;对艺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范欣欣;;浅析文学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毕研韬,周永秀;解读什克洛夫斯基的批评理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赵惠霞;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四大区别[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程华波;;婴儿袜与手机袋之争引发的联想[J];科技促进发展;2007年03期

6 卞友江;;文艺与意识形态的作用机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俞森林;论诗的不可译性[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8 潘知常;从作品到文本─—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观念[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9 蔡朝阳;析《游子吟》的四种译文——兼谈译诗中意象的传达与形式的表现[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李笑蕊;;从《关雎》的英译本浅谈诗歌翻译的形式和意义[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中 复旦大学;文学批评要回到作品本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然兴;形式即边缘[D];西北大学;2007年

2 张夙群;用文体学理论评析小说译本[D];福州大学;2005年

3 王皓璇;“中国意象式”诗歌翻译浅谈—《天静沙·秋思》英译本比读[D];浙江大学;2007年

4 董宏;从“方法”到“形式”[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30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30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3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