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酷儿理论视域下《紫色》“涉同”片段三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2 04:06
【摘要】:酷儿理论凭借其与两性学以及心理学的先天联系,为性别认同和性身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从而很自然地进入到了文学批评领域。与此同时,同性恋文学作为边缘文学的一支新兴力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讨论,不断有经典西方作品被贴上“同性恋文学”的标签,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紫色》就是其中的重要作品之一。美国学者朱迪斯·巴特勒首先提出了性别具有表演性,成为酷儿理论的核心观点,,两性关系得以重新塑造,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区别也日渐模糊。男人(或女人)的定义不再是绝对的,同性恋和异性恋也不再是二元对立的矛盾体。同性恋作品的文学批评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引发了一轮新思考。许多作品中隐含或被人为掩盖的同性恋情节得以“重见天日”。 但是西方同性恋作品的中译在理论上要滞后于文学批评,因此一些中文译本已经落后于时代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认识。文学翻译对酷儿理论的引进就显得非常符合时宜。在酷儿理论的启发下,通过对同一部作品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作品中的同性恋情节有机会得到重视和正确对待,以纠正原译本中因为异性恋霸权思想而产生的删节、修正、弱化、错译等翻译问题。本文将在《紫色》文本及其三个中译版本的比较研究基础上结合酷儿理论提出建议,以指导译者在未来更好地传达原作者的写作意图,创作出更好的同性恋文学中文译本。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银河;酷儿理论面面观[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张媛;;紫色的“酷儿”——酷儿理论视角下的《紫色》[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8年01期

3 杨洁;;酷儿理论探析[J];河北学刊;2007年01期

4 康茂华;滕萍凤;;边缘温情——黑人同性恋女权主义批评与《紫颜色》中的同性之爱[J];考试周刊;2008年13期

5 傅淑琴;李洪;;简析作为文学批评方法的酷儿理论[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9年05期

6 孙宏;;“石墙酒吧造反”前后同性恋文学在美国的演变[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晶;;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本文编号:2539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39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6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