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论施蛰存建国初期的文学翻译

发布时间:2019-10-01 08:47
【摘要】:施蛰存在建国初期翻译的东欧诸国小说,以行云流水的清新文字,情节生动而温情涌动的故事内容将读者带进艺术世界,这些译作除了渗透出原作者的风格与风采之外,也有着浓郁的施蛰存小说创作的特色——善于以简练笔触勾勒自然风景,以精微眼光打量人物心灵。
【作者单位】: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法学院;江苏昆山中学;
【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资助(12YZ153)
【分类号】:I046;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渊冲;;译家之言[J];出版广角;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岗;;审美意识形态论是第一原理吗——对文学理论教学的一个想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王璐;;“满足读者需求”功能的张显和抑制——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变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杨国强;王正英;;从翻译文学史角度看西方传教士与儒家经典外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王向远;;“跨文化诗学”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态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熊辉;;五四新文化语境与《新青年》的译诗[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6 郝丹立;略论近代传媒的文化资源[J];编辑学刊;2000年05期

7 刘明真;孟令鑫;;小议两极景别之美[J];今传媒;2011年06期

8 陈跃华;;议景别匹配时应注意的问题[J];今传媒;2011年08期

9 范军;;施蛰存的书刊广告艺术[J];出版科学;2006年02期

10 马丽琳;;戏剧性情节与风格化空间的融合优势——《非诚勿扰》与《我们约会吧》比较分析[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卢志宏;新时期以来翻译文学期刊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潘红;林译《迦茵小传》: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修辞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超;民初“兴味派”小说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8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梅启波;作为他者的欧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玫;新感觉派小说与市场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胡德侠;诗性智慧视野下翻译文学中译者主体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刘山海;艾伦·帕克电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进;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唐瑞蔓;2000-2010年台湾新锐导演及其作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阚斌;鲁迅的文学翻译与现实关怀[D];西南大学;2011年

7 石会亚;[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王雁;姜文电影的男性形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红荣;译者主体性在张振玉译本《京华烟云》中的体现[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俏妮;新闻影像资料在历史纪录片中的使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南松;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适用性——以对晚清小说翻译的批评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袁洪庚;;试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概念[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3 李晓静,昌切;高屋建瓴 通观微至——《文学翻译比较美学》略评[J];出版科学;2002年02期

4 秦露;网络传播与文学翻译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03期

5 王理行;忠实是文学翻译的目标和标准——谈文学翻译和文学翻译批评[J];外国文学;2003年02期

6 孙致礼;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7 宋学智,许钧;从文化观看文学翻译的指导原则——“取长补短”浅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8 秦建华;语性理论对中国文学翻译的启示[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吴春雪;浅谈文学翻译中归化法与异化法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吴琳;谈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阴山学刊;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文浩;;文学翻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林语堂散文自译和古文小品英译对文学翻译的启示[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三期)[C];1996年

2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于应机;;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本质与特点浅析[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传彪;;对“异化”的困惑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宏印;;文笔、译笔与翻译笔法[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静;;女性主义框架下的《水浒传》翻译研究(英文)[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孔喜;杨炳钧;;文学翻译译文修改的原型论取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郑雪彬;;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在文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熙涵;文学翻译人才青黄不接[N];文汇报;2008年

2 明江;“我们强烈感受到民族文学翻译的使命”[N];文艺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4 柳斌杰;在中欧文学翻译出版论坛上的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5 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滢莹;文学翻译应成为“文化驿马”[N];文学报;2009年

7 冯骥才;文学翻译的两个传统[N];文艺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姜小玲;林少华:文学翻译是心的对接[N];解放日报;2010年

9 陈众议;文学翻译为何屡遭诟病?[N];人民日报;2010年

10 马爱农;我和文学翻译[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3 卢玉玲;文学翻译与世界文学地图的重塑[D];复旦大学;2007年

4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金兵;文学翻译中原作陌生化手法的再现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6 赵颖;想象与文学翻译的“团结”[D];河南大学;2009年

7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8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书;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D];外交学院;2001年

2 李学萍;文学翻译的符号学视野[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毕海英;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严天钦;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风格[D];四川大学;2004年

5 沈宇;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对等[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6 许磊;意识形态在文学翻译中的操控[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7 邵爱琴;文学翻译中再创造性叛逆是实现忠实的手段[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魏莉;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D];内蒙古大学;2004年

9 李刚;文学翻译的诗学观[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10 谭梦;从社会符号学角度看文学作品中意义的传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44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44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5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