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歌翻译中的解构主义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206.6;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万敏;;论郭沫若的翻译思想[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2 王文华;郭沫若翻译成就研究[J];郭沫若学刊;1989年03期
3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J];求是学刊;1978年00期
4 邹水旺;;略论郭沫若前期思想的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5 卜庆华;郭沫若和益阳[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6 李仁和;郭沫若与德国表现主义[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7 潘颂德;;郭沫若的一封佚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05期
8 靳明全;论郭沫若史剧的戏剧冲突特征——情感反差[J];郭沫若学刊;1988年03期
9 萧宗弟;简论郭沫若的史学方法和史学思想[J];郭沫若学刊;1989年03期
10 陈方竞;“以鲁视郭”心态批判——从郭沫若“薄海民”特征说开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池田大作;;日本创价学会贺信[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2 税海模;;郭沫若留下的文化启示[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3 顾文;;郭沫若故居留言集锦[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4 刘德有;;记忆中的毛主席、周总理和郭沫若——谈谈日语口译工作中的花絮[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5 张志强;;郭沫若在北伐前夜[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6 谷言;;“大哉鲁迅”——读郭沫若论鲁迅的两篇佚文[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7 李继凯;;女神再生:郭沫若的生命之歌[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刘勇;;在胆魄与睿智的结合点上——论郭沫若文学创作的创造性思维[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9 陈永志;;艺术的魅力从何而来?艺术的光彩为什么会暗淡?——郭沫若诗歌艺术得失谈[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10 安娜·布雅蒂;吕晶;;郭沫若及其著作在意大利文化中[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颖甫;郭沫若与殷商文明的一次亲密接触[N];中国档案报;2010年
2 ;郭沫若笔下的《百花齐放》[N];人民政协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孙研;郭沫若艺术研究会丰富精神文化生活[N];抚顺日报;2007年
4 杨志刚 李缨;打“文学巨匠”牌 魅力旧州再添文化异彩[N];贵州日报;2006年
5 薛峰;双星辉映写高情[N];人民日报;2007年
6 山 水;鸿篇巨制气势磅礴[N];中国商报;2004年
7 韦明铧;报人张丹斧[N];扬州日报;2005年
8 晓光;程前:倾情出演郭沫若[N];人民政协报;2000年
9 蔡震;“脚踏实地而神游天外”[N];文艺报;2011年
10 艺仁;让话剧走到生活中去[N];中国艺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张俊杰;试论中庸诗歌翻译观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3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4 毛志文;结构诗学与诗歌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黎昌抱;王佐良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陈琳;陌生化翻译:徐志摩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庄刚琴;由否定性到不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吴,
本文编号:2545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4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