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性对二十世纪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同时也常常造成自相矛盾的结果。现代性在作为知识活动的文学研究中形成了一种方法论上的二难处境:知识立场层面的实证理论与批判理论的对立、知识生产层面的语境定义与形式定义的对立、知识分类层面的学科化与跨学科化的对立。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方法论 现代性 文学研究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学科互n 与文学研究方法论革”(08JA75103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从知识学的范畴来看,现代性在其展开之初就隐含了一种走入二难处境的趋势。首先,倡导知识的经验性和实证性的英国经验主义与倡导知识的先验性和反思性的大陆理性主义的对立引发了实证理论与批判理论的分野;其次,对“感性个体”(西美尔)和日常生活的肯定使得知识的生产回到语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平原;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J];文学评论;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友平;本雅明的“灵韵”(aura)理论与现代艺术思想[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符杰祥;;知识分子、“公文复写”与“自我批判”——从《大众文艺丛刊》看1948年的“文艺运动”[J];东方论坛;2005年06期
3 刘小新;“纯文学”概念及其不满[J];东南学术;2003年01期
4 王晓升;;意识形态就是把人唤作主体——评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的四个规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傅美蓉;女书:我们的终结,抑或我们的开始[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4期
6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激进美学的逻辑和立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柴焰;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特里·伊格尔顿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易晓明;创造与再创造——论诺·弗莱的精英文化理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毛崇杰;后现代美学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美学[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叶虎;20世纪中国文学典型论局限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继红;;论现代词典的规范性[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2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蔡尚伟;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报业[D];四川大学;2003年
4 关锋;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倪稼民;颠覆·建构·话语失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钱振华;科学:人性、信念与价值[D];复旦大学;2005年
8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9 沈洪波;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董燕;林语堂文化追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黎红;永恒的矛盾和冲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宋卫红;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汤红;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代小说中的历史叙事[D];暨南大学;2004年
5 卢永欣;穿透意识形态幻象[D];湘潭大学;2004年
6 徐扬;论英国维多利亚小说中的庄园[D];南京大学;2005年
7 李永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8 郑翔;《诗刊》(1957-1964)的意识形态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肖丰;詹姆逊意识形态分析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平;[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慎失;辩证法是什么[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3期
2 王勉之;自然辩证法研究 试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J];求是学刊;1980年02期
3 李辛生;再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及其方法论的意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有林;商品生产一般和特殊[J];哲学研究;1980年11期
5 丁宝兰;略论研究柳宗元世界观实质的方法论问题——简答《柳宗元世界观辨》[J];哲学研究;1980年11期
6 王慧炯;系统工程的方法论[J];哲学研究;1980年03期
7 王慧炯;系统工程的方法论(续)[J];哲学研究;1980年04期
8 安文;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阶级性[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9 黄翔鹏;开拓新的研究领域[J];人民音乐;1980年07期
10 范成钧;重庆市哲学学会专题讨论哲学和政治的关系[J];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军;郑怀洲;胡文立;;系统方法论的理论发展[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2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顾培亮;张帆;;协调对策的原理与方法——在资源系统分析中的应用[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张沁文;刁惠文;周卫民;;产业结构等衡与投资优化的决策分析[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5 林福永;;系统结构及其方法论[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卢让林;;自适应人工智能方法在经济模型中的应用[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7 顾基发;;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演变[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秦世引;;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多层面建模[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刘怀高;;难度自增殖系统的一类概率模型[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薛庆华;;模糊与化学教学[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培军;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生产[N];中国远洋报;2000年
2 秦策;法律推理与司法独立[N];法制日报;2000年
3 宋霞;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之比较[N];广东建设报;2000年
4 黄曼君;用新视野考察中国文学发展[N];光明日报;2000年
5 李怀;从创造与创新的理论分野谈起[N];光明日报;2000年
6 方锡球;人文关怀在文学中的维度与要义[N];光明日报;2000年
7 陈启能;战后西方史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N];光明日报;2000年
8 周志太;积极发展高等职业师范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9 记者 沈桂才 实习生 赵亮;南宁市力争把民歌节办成城市品牌[N];广西日报;2000年
10 记者 周芳 通讯员 王芯;华中科大专家研究“蝴蝶效应”[N];湖北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春水;问题与创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田美莲;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分裂意识初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胡延华;引入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杨仲山;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5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锋铭;虚拟企业工作流研究及基于多代理和Web服务的原型系统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王锟;孔子与20世纪三大社会思潮[D];西北大学;2002年
8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铁群;现代都市未成型时期的市民文学[D];河南大学;2002年
10 贾林祥;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德志;内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王天根;章太炎伦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朱明建;论五四新文学的现代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晓晶;池莉与当代写实小说的流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刘海波;最后的觉悟:闻一多诗学价值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于开正;制造业IS开发的DADM方法论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7 田会英;货代管理系统中知识发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8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潘中伟;黑格尔辩证法批判[D];河南大学;2001年
10 赵春霞;孙奇逢的实学思想[D];河北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5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