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可能的未来》翻译报告

发布时间:2019-11-10 07:31
【摘要】:本次翻译材料《可能的未来》(The Probable Future)是笔者朋友提供的一本小说,由兰登书屋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该小说出版后还未被翻译出版过。笔者翻译的是本书的第一章。 《可能的未来》(The Probable Future)这本书的作者是爱丽丝·霍夫曼(AliceHoffman),是当代美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这本书是作者在母亲去世不久后开始写的。因为母亲去世,她开始思考复杂又令人惊异的母女关系,再加上她和祖母关系非常亲近,自己本身也患了乳腺癌,所以她把自身的这些情感和经历写进了小说中,,创作出了这部意义非凡的作品。该作品主要讲述了斯帕罗家族的故事:斯帕罗家族只生女孩,而且女孩在十三岁生日那天醒来都会具有一种天赋,其中着重描写了母女关系以及一位名叫斯特拉的女孩的成长经历。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1.翻译任务描述;2.翻译过程;3.奈达功能理论及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4.翻译实践总结。文学翻译的小说翻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意义和文体风格的翻译。笔者从意义和文体风格两个层次上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参阅了诸多翻译原理和标准之后,笔者发现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指导文学翻译的最佳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信息传递和读者反应的重要性,而这正是文学翻译的重点所在。因此,笔者采用“功能理论”作为翻译的理论指导。然而,英汉在语言和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造成在表达和思维上的差异,这使译者不可能在译文中完全再现原文文体风格的全部特点。所以,在本报告中,在奈达“功能理论”指导下,笔者选取以下几个方面:语意、风格、文化作为研究的主要层面,实现原文和译文整体效果的功能对等。 通过此次翻译,笔者深刻体会到:翻译不是两种语言词对词、句对句、段对段的转换,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活动,需要译者拥有很强的驾驭双语的能力、需要译者“通百艺而专一长”、还需要译者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在考虑中国读者文化接受力的同时,秉承促进文化交流、了解外国文化的原则,尽可能表现出原作的内涵、风格和文化,给译文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精益求精,译得更好”是笔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素芬;;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送元二使安西》英译文[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5期

2 徐海珠;;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运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3 陆娟;;功能对等与交际翻译之交汇点——交际对等[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09期

4 王莉;;功能对等给力:亲属称谓语的英译[J];海外英语;2011年06期

5 夏玉红;;翻译实践之功能对等透视[J];林区教学;2010年02期

6 邓玉华;李建红;;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数字成语的英译[J];琼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李群艳;;从功能的角度看商标翻译[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衡方方;;功能对等理论下《西风颂》译本比较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9 王雪玲;;外宣翻译中的功能对等重要性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刘佳全;;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文学翻译的局限性[J];考试周刊;2010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闽敏;;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看校训汉英翻译原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任东升;;翻译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于君;;老子对战争的论述令我震惊[A];老子故里话老子(第十一集)[C];2004年

4 陈小慰;;论外宣译文用词的与时俱进[A];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9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季甄馥;;深刻的教育——读《瞿秋白译文集》[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6 夏兆飞;丁明星;;犬遗传性眼病(译文)[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小动物医学分册)[C];2003年

7 张殷龙;;译文的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矛盾[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李剑;王炳锡;郭永辉;;英汉机器翻译中基于规则的译文转换与生成[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谢荣贵;;从读者的接受能力看汉语成语的英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耿桂珍;;逻辑在英汉口译听辨、笔记与译文中的应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余传诗;上海译文出版社与改革开放同行30年[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宋书声 杨金海 蒋仁祥;也谈《共产党宣言》的一段译文[N];光明日报;2001年

3 肖黎;原汁原味的米兰·昆德拉走进中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4 李玉瑶;生活在此岸,阅读在别处[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陈轶;星巴克图书推广登陆中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坤宁;上海译文社发力“双语辞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7 记者 陈香;上海译文社明媒正娶昆德拉作品[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记者 余传诗;上海译文吹响建社30周年纪念前奏曲[N];中华读书报;2008年

9 姜小玲;译文出版与世界文学潮流同步[N];解放日报;2004年

10 通讯员 陈振民;申城商店招牌译文应力求规范[N];联合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年芳;系统中的戏剧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王守宏;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刘宁;中医藏象学说基本术语英译标准的对比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慧琴;高健翻译协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7 袁新;论“文学译本是‘气韵生动的生命形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傅昌萍;模糊化思维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钱纪芳;和合翻译观照下的服装文字语言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珠;从功能对等理论分析政治题材的口译技巧[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2 李静;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姝平;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的英译[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一帆;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翻译思维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周思远;工业设备说明书的语言特点及其在功能对等理论下的翻译[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媛晶;《可能的未来》翻译报告[D];河南大学;2013年

7 辛伟迪;等效翻译论在文化元素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玉大;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政论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林玲;论汉语语气助词在英译汉中的妙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姚丽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看英文歌曲的汉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8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558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e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