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视域中的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互文性视域中的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化研究打破了传统文学研究的格局,文学研究者可以从文化的整体视野而不仅仅是纯文学角度来研究文学。因此,文学和文化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互文性"认为没有任何一个文本能够离开其他文本而独立存在,此文本与其他文本、现在的文本与过去的文本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文本网络,文本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文学研究者不应简单阐释一个已经存在的文本,而是须要分析和解读由众多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互文本组成的文本网络。因此,互文性理论在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新角度和突破口。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
【关键词】: 互文性 文学研究 文化研究
【基金】: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互文性理论视域下的文学与文化研究”(08C05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02
【正文快照】: 编者按:文学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理论探索和结构应该处于重要地位。徐文培、郭红合作的文章正是属于这一范畴。同时,新理论、新方法的产生离不开对研究对象的再分析、再诠释。文学理论和方法的原产地是文本。因此,文本分析与纯粹理论建构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樊英波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永国;互文性[J];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2 孙秀丽;;符号实践的前符号态与符号象征态研究——克里斯蒂娃研究之三[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3 胡慧;;从互文性看文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学术界;2006年05期
4 殷企平;谈“互文性”[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李晶;;互文性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李文斌;;试论广告语言的互文性特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陈敏;;“偷”来的世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互文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段汉武,钱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创作手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洪流;;从《鹿跳泉》看华兹华斯的生态主义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陈丽;;广告互文性的顺应论阐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朱军;;互文性与翻译的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6期
10 陈凯;黄梅;;《西厢记》与难题考验仪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乔光辉;陈金鑫;;日本《忠臣水浒传》之与中国《水浒传》的互文性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3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双花;可能与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赖彦;新闻话语对话性的文本分析与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向红;互文翻译的语境重构[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窦卫霖;中美官方话语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赵书峰;湖南瑶传道教音乐与梅山文化[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10 张婷;纳博科夫英语小说的后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惠娴;符号学视域下的《华尔街日报》中英文网站报道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马晓云;从对话意识看林语堂英文创作中的翻译现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峰;超越“影响的焦虑”—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D];湘潭大学;2010年
5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6 鹿文芝;互文性视角下的高中生作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巫丹;从互文性角度看《三国演义》英译本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8 杨晓利;鲁滨逊故事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沈卉;互联网时代下“山寨”视频短剧考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梅丽华;戴维·洛奇《小世界》之互文性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一平;;结构与解构——从索绪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6年04期
2 孙秀丽;;解析符号学批判——克里斯蒂娃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3 李洪儒;;西方语言哲学批判——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七[J];外语学刊;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路;文学研究与文化语境———兼评《文化研究读本》[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1期
2 朱宁嘉;多元化时代理论的危机与出路——“多元对话语境中的文学理论建构”国际研讨会综述[J];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3 张大为;;当下中国文化研究的“元理论”反思[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梁晓萍;;互文性理论的形成与变异——从巴赫金到布鲁姆[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王宁;;互文性理论的发展流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包莉秋;;论消费文化背景下文学研究的与时俱进[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方艳;;文学-文化研究的转向问题与文化寻根思潮[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孟悦;;文化研究应成为一门科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9 万晓船;;浅析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发展进程[J];青年文学家;2009年08期
10 郝桂莲;赵丽华;文森特·里奇;;理论、文学及当今的文学研究——文森特·里奇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忠义;何新所;;泉州之元明清文学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前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冯毓云;罗振亚;;拓开北疆文学研究新领地——《龙江特色作家研究丛书》总序[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4 ;后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5 于宏;;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当代民族文学创作——以当代藏族文学为中心[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6 苏晓军;;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互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冯乃康;;历史定位与理论阐释——深入《徐霞客游记》文学研究的两点思考[A];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陈世雄;;前言[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9 刘尊举;;转变理念,更新方法:明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三届年会会议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10 王一如;;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型编辑家——何其芳[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逢振;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2 潘盛;文学研究不应“背对”文学作品[N];文艺报;2007年
3 吴元迈;重新审视9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思潮[N];文艺报;2006年
4 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阐释》有新角度[N];文艺报;2007年
5 李卫华;当前文艺学中的“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6年
6 贾蕾;文化研究与中国走向世界[N];文艺报;2004年
7 崔立秋;文学理论遭遇危机了吗?[N];河北日报;2006年
8 陶东风 云慧霞;文化研究与大学文学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5年
9 黄伟林;由历史走向现实的文学研究之路[N];广西日报;2005年
10 王宁;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N];文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梦春;河州回族脚户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韩瑞霞;美国传播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分野与融合[D];上海大学;2010年
3 高慧;追寻现代性:李欧梵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弘;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兆前;范式转换: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迪龙;互文性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杨东篱;伯明翰学派的文化观念与通俗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卡丽娜;驯鹿鄂温克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陶诚;“广东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琴;《葛特露和克劳狄斯》的互文性解读[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繁;《狼图腾》英译本的互文性解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高翔;公益广告中的互文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德美;A.S.拜厄特《占有》中的互文性解读[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6 侯斌;汉英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7 范李娜;互文性理论在动画片文本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玲玲;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绍静;从文本到超文本[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互文性视域中的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0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