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甲骨卜辞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1 14:36
【摘要】:甲骨卜辞具有文学性。对甲骨卜辞进行文学关照,分析其在文体结构、诗歌属性、叙事方式、传播接受等方面的文学属性,对于再现文学源头以及深刻理解中国文学传统中的诗乐思想、忧患意识、审美意绪、民族精神等十分必要,有助于推动卜辞文学以及整个古代文学的研究与发展。 甲骨卜辞中已经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 在卜辞的文体结构考察中,从叙辞、命辞、占辞、用辞、验辞的各自属性入手,可以归纳出殷商时期独具特性的卜辞文体。通过综合衡量促使这一文体形成的历史条件与当时先民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可以管窥殷周先民的民族文化特质及其思维方式与心理机制的深层结构。 在卜辞的诗性特质考察中,典型的诗性卜辞所呈现出有规律的书面状态、音韵性质和表达方式。我们将其与相对成熟的诗歌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卜辞确实具备诗歌的某些特征,卜辞与诗歌之间也的确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先民在卜辞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诗性思维。 在卜辞的散文叙事考察中,卜辞文学的叙事模式得到梳理。通过归纳这一模式所表现出的典型形式,我们进一步发掘出卜辞文学在叙事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学特性。从文学的叙事角度入手,分析卜辞文学的叙事风格、叙事方式、叙事顺序,探寻卜辞作为早期文学所表现出的独特叙事特征,及其与后世文学叙事手法的发展、流变之关系,以及对后世文学叙事的深远影响。 在卜辞的传播接受考察中,我们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卜辞文学的仪式性传播和社会性接受。卜辞文学以敬畏的心态、特殊的选材、复杂的程式为卜辞仪式注入一种神秘色彩,在当时因无法认知自然想象而迷信征兆、希望神迹的情况下,使先民达到一种心理需求上的自我满足,并以此牢牢掌握群众心理,,起到愚民效应。而当时普遍存在的神灵观念使得民众愿意相信人与神之间可以通过某种途径产生沟通,进而获得神灵的指引,又因某些时候卜辞的应验,愈发加剧了民众对神灵的崇拜,因而笃信神灵、重视仪式,使得神灵观念、巫术观念深入人心,进而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促进了卜辞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以甲骨卜辞为依据,我们可以充分还原当时社会生活面貌及族群中的重大事件,展现殷周时期各个层面的人物形象及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结合当时的狩猎、战争、婚嫁、农耕、生育、祭祀、审美等方方面面,铺展开一副生动而完整的先民生活画卷,反映出先民的浪漫主义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卜辞中先民对于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表述中,折射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并存。
【图文】:

逻辑关系,卜辞,验证结果


图 2.6 用辞与验辞的逻辑关系间的逻辑关系,通过上图可以非常清晰地表述出来用辞部分存在的时候,用辞的表现无非是“兹用”为“兹不用”,证明所求之事并未实施,自然也就辞。而当用辞为“兹用”的时候,则需要根据具体并未验证,则无验辞;有时进行了验证,则有“允辞不存在用辞部分时的情况。既无用辞也无验辞的辞,而没有用辞却有验辞的卜辞在现实中也是大量来说,首先,其验证结果有两种情况,或为“允”无用辞,但既然已进行过验证,可以推测其用辞部

对比图,对比图,莲叶,卜辞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汉乐府《江南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描绘的是江南采莲人夏日采莲的情景。首句交待整体事件南水景、田田莲叶、调皮的鱼儿呼之欲出,加之后四句的大巧若拙、灵动活泼,种象与采莲人一道共同展示出一幅“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的画卷。观察这首乐府诗的结构,可以看出与上两则卜辞,尤其是《四方雨》卜辞堪称如辙。从下图中我们可以具体地进行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正英;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胡明清;巫卜散文的情感意向浅探[J];重庆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3 刘奉光;甲骨金石文学启蒙[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徐柏青;论先秦散文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原因[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谭德兴;;从甲骨卜辞看殷商时期的诗乐活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姚孝遂;论甲骨刻辞文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年02期

7 陈其伟;;殷墟卜辞中有关音律的记载[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8 李蹊;气势本自铺陈来——甲骨散文一则赏析[J];名作欣赏;2000年01期

9 唐兰;卜辞时代的文学和卜辞文学[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年03期

10 ;巫术文化与文艺起源[J];人民论坛;2011年34期



本文编号:2610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10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d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