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图像论”之可能与不可能

发布时间:2017-03-22 21:02

  本文关键词:“文学图像论”之可能与不可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19世纪到20世纪,文学理论的母题经历了从"文学与社会"到"文学与语言"的蜕变,并且正在朝向21世纪的"文学与图像"渐行渐近。后者作为新世纪之"新学",参照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论",可将其命名为"文学图像论"。"文学图像论"认为应当回到亚里士多德"文学是语言艺术"的文学观;文学语象如何外化和延宕为视觉图像,视觉图像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被言说,以及语言和图像作为人类符号体系之两翼的比较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范畴和方法。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新学"作为跨学科之原创,必然会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并非所有的构想都可能转化为现实,即使它是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文学 图像 理论
【基金】:作者主持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12AZW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一、一代有一代之“新学”100年前,王国维曾经感叹“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1](P1),充满了文学的自信与豪迈;100年后的今天,文学的风光不再,我们已经很难说出哪种文体堪称当下之天骄,诗歌?小说?散文?……都不是,因为整个文学的“模样”已经模糊不清;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礼天;《出三藏记集》与《文心雕龙》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钱雯;清峻:嵇康的玄思与诗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4 李映山;《文心雕龙》“心”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孙明君;陆机诗歌中的士族意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李瑛;唐代送别诗意象营造的个性化[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7 付志红;;李斯刻石文的文学观照[J];北方论丛;2006年03期

8 王鹏廷;人的自觉性的表现——《典论·论文》理论意义再认识[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9 袁济喜;神会与妙悟──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鉴赏心理学范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袁济喜;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天赋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伏俊连;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4 俞明;历史名胜与中国古代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傅新营;宋代格韵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书才;明清文选学述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崔涛;董仲舒政治哲学发微[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丽芬;潘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伍晓蔓;玄言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庄筱玲;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初探[D];厦门大学;2001年

6 霍炬;董仲舒与西汉前期文论理论前提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孙宁;“文气”的生命内涵与美学意蕴[D];西北大学;2002年

8 聂丽娟;张载、张协、张亢集校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宏辉;道与逻各斯:文化异质及其现代性与诗性阐释[D];四川大学;2002年

10 潘定武;《史记》写人成就探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玲;鲁迅小说色彩与知识分子形象[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增辉;;浅论中国当代“媚俗艺术”的不足和价值[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金惠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胡菊兰翻译整理;电子媒介·文学危机·文化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对年轻艺术家的误读与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史晶楠邋本报记者;天价当代艺术莫非只是垃圾[N];中国商报;2007年

4 赵振祥;漫谈崇高美[N];文艺报;2005年

5 王婷;请中国当代艺术不要丑化自己的“脸”[N];文汇报;2008年

6 中山大学 程文超;在言象结合中拓展意义空间[N];文艺报;2001年

7 邱家和;抽象艺术的路会越走越宽[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郭庆祥;当代艺术中的“丑态图像”——是“垃圾”还是商机?[N];文汇报;2007年

9 叶舒宪;文学人类学: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李烨鑫;图像化时代的图文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威;文学文本的大众媒介化[D];山西大学;2008年

2 刘小路;进入图像学研究视野的毛泽东图像[D];四川大学;2007年

3 肖慧君;图像如何叙事[D];武汉大学;2005年

4 唐彩云;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与图像的共生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文学图像论”之可能与不可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2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b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