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机制下文学经典话语权的嬗变
本文关键词:消费文化机制下文学经典话语权的嬗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学经典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建构,在社会引力作用下文学经典在不断地建构、解构与重构,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经典成为中外文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文学经典在消费文化机制中的祛魅化倾向和各种文化权力对文学经典秩序的确定;精英文化层在消费文化背景下面临文学经典缺失的焦虑。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文学经典 话语权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06-2007年度立项课题。批准号:0606015A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文学经典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建构和各种文化权力聚合的场域,强大的社会引力导致文学经典不断地建构、解构与重构。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消费社会在中国是可能的现实和必然的趋势,从当下情境看,中国在整体上并未迈入消费社会,但已显露出许多消费社会的特质,在这样一个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晗;文学经典的建构及其在当下的命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艾斐;经典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J];理论探索;2005年01期
3 赵勇;;经典的祛魅与返魅——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学经典和文学教育[J];天涯;2006年03期
4 昌切;民族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汉语文学诉求的悖论[J];文学评论;2000年01期
5 周宪;文化研究:学科抑或策略?[J];文艺研究;2002年04期
6 刘康;在全球化时代“再造红色经典”[J];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01期
7 陶东风;文学经典与文化权力(上)——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文学经典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荣双;人的类本质的失落与回归——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的基本特征与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的追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2期
2 王春云;;论文学的时空穿越意识及其经典品格[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3 吴开明;现代性哲学基础的反思——哈贝马斯对意识哲学范式的拒斥[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解战原;文兵;;多元声音中的理性同一性——哈贝马斯对“共识”与“歧见”之争的化解[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何林军;谢艳花;;论象征意义的超越维度[J];云梦学刊;2006年02期
6 张盾;反现代性: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J];长白学刊;2004年01期
7 张盾;马克思与鲍得里亚:两种不同宗旨的理论生产过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万书元;当代西方建筑美学新思维(上)[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3年04期
9 郭大为;现代性的普适性及其风险[J];河北学刊;2004年06期
10 陈庆德;;文化经济学的基点与内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玖青;;从阐释学的角度谈竹书《性情论》与《孔子诗论》的关系[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万莲子;;池莉与潘诺娃日常写实小说的文化魅力[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郑辟瑞;;海德格尔,,德里达与动物[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法官解释确定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李海霞;危机下的文学图景[D];上海大学;2007年
3 王炜;现代视野下的经典选择[D];四川大学;2007年
4 潘宇鹏;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朱美禄;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D];四川大学;2007年
6 黄怀军;中国现代作家与尼采[D];四川大学;2007年
7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嘤蔚;论辩证思维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李国俊;现代性的技术理性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国强;相对所有权的私法逻辑[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林;对话式作文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沈献毅;哲学诠释学视野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军;虚构与现实[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杜山;试论“红色经典”的电视剧改编原则[D];南昌大学;2008年
5 牛文君;走向存在之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勇;哲学诠释学之道[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赫宇;《论语》阐释视域内的“寓意解经法”[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常春雨;伽达默尔解释学的实践哲学转向[D];山西大学;2007年
9 樊晓武;思想与权力的遭遇[D];山西大学;2007年
10 郭莹;不可避免的现代性改造[D];南昌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腊宝;阅读视角、经典形成与非殖民化——关于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一点反思[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4期
2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3 周宪;文化研究:学科抑或策略?[J];文艺研究;2002年04期
4 王家新;知识分子写作,或曰“献给无限的少数人”[J];诗探索;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煊;文化失范后的困惑——试析娱乐片热的文化背景[J];当代电影;1989年04期
2 青洲;;广州人的文化取向——感觉·消费文化·知识分子[J];开放时代;1989年03期
3 ;消费文化的特征[J];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02期
4 王峥;电视与消费文化──解读音乐电视(MTV)现象[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5 唐未兵,尹向东;消费文化要全面地发展──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谈消费文化问题[J];消费经济;1994年06期
6 刘正;谈谈创建消费文化学的问题──在消费文化座谈会上的讲话[J];消费经济;1994年06期
7 尹世杰;当前消费文化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J];消费经济;1994年06期
8 罗维治;消费文化研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J];消费经济;1994年06期
9 肖浩辉;加强消费文化研究提高消费文明[J];消费经济;1994年06期
10 胡浩正;提高消费文化的质量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J];消费经济;199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纯德;;我看中国女性文学[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周小仪;;消费文化与审美覆盖的三重压迫[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3 王瞻宁;刘虹弦;;“信息图解化”现象及其正负效应透析——兼论“读图时代”艺术教育的使命感[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4 李春青;;“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理论的新课题[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聂振斌;;文化的本质与美学理论建构[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田维绪;;贵州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社会学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赵俊芬;;形态与产品语义[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菊;房春生;;循环经济理论对消费文化的影响趋势分析[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颜鹂;;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历史题材创作——《雍正皇帝》与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比较分析[A];中国历史文学的世纪之旅——中国现当代历史题材创作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振华;;从“自然的人”到“审美的人”——新时期艺术教育断想[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兰香 李富清;儿童消费市场:“四多四少”何日休?[N];湖南经济报;2000年
2 刘延青;关注农村消费文化[N];经济消息报;2000年
3 燕俊;青春做佐料[N];科学时报;2000年
4 燕紫琼;美国百货业的创意经营[N];市场报;2000年
5 张翔;迷失于话语与历史之间的“后现代”[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程继明;你今天捆绑了吗?[N];中国经营报;2000年
7 刘国强;营销本土化:洋冰箱立足之本[N];中国商报;2000年
8 欧阳国柱;假日市场要细化[N];中国信息报;2000年
9 郭志军 范法明;消费需求变化八大趋势[N];中国信息报;2000年
10 栗嘉;中产阶级 诱惑中国[N];中国企业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斌;消费文化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美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管宁;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蒋建国;晚清广州城市消费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王红媛;波普之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5 崔笑声;消费文化时代的室内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6 杨晓光;文化消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邹晓霞;商业街道表层研究[D];清华大学;2006年
9 王又佳;建筑形式的符号消费[D];清华大学;2006年
10 薛彦波;漂浮的场所[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雪雁;20世纪末的个人化写作[D];新疆大学;2002年
2 夏菲;在文化社会-20世纪西方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曹超;海派小说与现代上海消费文化[D];郑州大学;2002年
4 鲍懿喜;消费文化视野中的设计与社会[D];苏州大学;2003年
5 谢满兰;消费文化与西奥多·德莱塞的早期创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晓;在“新锐”的背后[D];苏州大学;2003年
7 万劲;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及高校德育的导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夏以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文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9 魏国江;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消费文化建设[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涛;语境的力量文化语境及其对产品设计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消费文化机制下文学经典话语权的嬗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