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理想抑或现实—废名、沈从文、黄永玉笔下的“桃源世界”

发布时间:2020-04-15 00:43
【摘要】:“桃源世界”,从狭义角度来看,是指陶渊明极富盛名的《桃花源记》中想象出的一个逃离现实困境的乐园,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还包括大洋彼岸与它时空对接的理想国、乌托邦乃至后人创造的无数让人流连忘返的诗意栖居地。明天的希望,总会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一个个美好的栖居地缓解了现实苦难给人身心带来的磨难,让人们重新看到了生机盎然的一派繁荣,并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不管在哪个时代,乌托邦文学都是被需要的,我们非常赞同奥斯卡?王尔德的话:一张没有乌托邦的世界地图是丝毫不值得一顾的。纵观文学史,几乎每个时代都出现过“桃源世界”的完美畅想与随之而来的或褒或贬的评述。然而相比对于中国“桃源理想”的延绵承续与西方“理想国度”的演变建构的纵向研究,对于中西方乌托邦理念的横向比对与迁移略显不足。 本文将分别以废名梦中的桃花源、沈从文笔下乌托邦、黄永玉心中理想国的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较为全面地对三位作家与桃花源、乌托邦、理想国的关联与创作的特点进行分析,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透视乡土中国,解读现实存在,无论是真实还是理想,现实还是梦境,写实还是写意,他们都立足于表现自然的生机与人性的回归。并在此分析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梳理出三位作家创作的整体特点,继而总结如此丰富的“桃源世界”的创作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化渊源,并探讨其构建的理想世界的相同与差异。导论将梳理和回顾中外文学中的“桃源情结”,并品评废名、沈从文、黄永玉的研究现状及其笔下的“桃源世界”的价值和意义。第一、二、三章,通过对废名、沈从文、黄永玉的文本解读,呈现出边城、黄梅、凤凰的自然风俗、人情人性,以及他们心中难舍的“桃源情结”。置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社会语境中看,他们的作品似有远离中心、美化生活之嫌,但从审美角度来说,他们建构的“桃源世界”何尝不是我们心之向往的乐土,他们笔下的翠翠、萧萧、三姑娘等人物形象至今仍感染着我们,葆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正视与反观作者及其文本,对他们理想与现实的交叠思想做出一番品评。在梳理“桃源世界”的文本呈现和作家心理情节的互动关系基础上,从文化意蕴与审美角度对桃花源的虚幻性作出价值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东;;中国文学中的乡土乌托邦及其幻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孟实;;"我是梦中传彩笔"——废名略识[J];读书;1990年10期

3 丁帆;;京派乡土小说的浪漫寻梦与田园诗抒写[J];河北学刊;2007年02期

4 王振军;;《奥德赛》:追寻西方小说的精神原点[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戚钧;反叛与眷恋─—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文化意义[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6 赵园;;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J];文学评论;1986年06期

7 凌宇;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中的乡土意识[J];文学评论;2000年04期

8 吴晓东;意念与心象——废名小说《桥》的诗学研读[J];文学评论;2001年02期

9 黄轶;;启蒙的回响与自由的困境——京派文学的价值选择[J];文艺争鸣;2007年09期

10 吴炫;;论黄永玉的“中国式独立品格”[J];文艺争鸣;2008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岚武;黄永玉美术作品的生命哲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代腊;黄永玉文学创作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良;挞劣与弘美的二重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海娟;共同背景下的异质话语——乡土小说中的鲁迅与沈从文[D];西北大学;2004年

5 方强;论水对沈从文人格及小说创作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秦媛媛;二十世纪“文学湘西”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7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27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8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