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经典、经典性与关于“经典”的论争

发布时间:2017-03-23 15:14

  本文关键词:经典、经典性与关于“经典”的论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讨论经典的概念、经典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并简要论及了关于经典问题的论争。本文认为,经典不可能消失,它构成了一个民族文化的传统,但它的形成、标准等又不能不随社会和时代的演化而演化。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文学经典 经典性 文学经典的论争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西方近几十年后现代各家各派的理论中,“解构论”无疑处在一个核心的位置上。在十分热闹的一片解构声中,“经典”的概念也遭到了质疑,并引发了一场关于经典问题的争论。本文将首先讨论经典的概念,进而探讨经典的本质特征,最后就经典论争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倩;;浅析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J];社会科学家;2006年S2期

2 石庆波;;述论古希腊人的和谐思想——以《理想国》和《政治学》为中心的考察[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2期

3 张红梅;胡猛;;古希腊哲学的伟大遗产(英文)[J];语文学刊;2007年07期

4 张敬双;;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文学理论的批判与继承[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1期

5 安春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之异同[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6 潘世敏;;亚里士多德对诗的辩护——读《诗学》有感[J];文教资料;2010年01期

7 王晓丹;;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哲学立场的不同[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0期

8 肖蓉;;灵与美的完美契合——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对其美学思想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年23期

9 周斌;;略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及其混合政体的伦理意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9期

10 崔应贤;;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广狭义之别及修辞理论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倪梁康;;柏拉图的知识观,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从盖提尔命题谈起[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建翔;;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仲辉;陈春文;;时间[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长福;;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佘碧平;;论现代性[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7 汪子嵩;;我认识的周礼全[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8 孙伟民;;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比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9 徐卫红;;教育为了国家——柏拉图、卢梭教育思想的乌托邦色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姜文闵;;托马斯·阿奎那教育理论辩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康桥;理智生活的尊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顾雪林;与世界教育大师零距离交流[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秦德君;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N];学习时报;2003年

4 张轶男;诗与思之辩[N];光明日报;2006年

5 徐爱国;医生的经验与医学的教科书[N];法制日报;2008年

6 陈洁;新书淘宝——社科[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范明生;寻求智慧的历程[N];社会科学报;2005年

8 韩磊;亚里士多德的优良政体思想[N];学习时报;2005年

9 高旭东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走向文学与哲学的跨文化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古希腊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上)[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新民;柏拉图的惩罚理论[D];浙江大学;2007年

2 贝尔库;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关系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蒋龙祥;道德的空间与政治的属性[D];吉林大学;2007年

4 王涛;朝向善: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熊文驰;城邦共和政治与德性行动[D];复旦大学;2006年

6 何良安;为了幸福[D];复旦大学;2007年

7 申林;柏拉图的正义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寅丽;在哲学与政治之间:汉娜·阿伦特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李志强;公元前6-前3世纪中西方语言学的萌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华;亚里士多德的优良政体理论初探[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刘琴;由德性是否可教探析亚里士多德德性教化方式[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金明艳;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佳;亚里士多德羞耻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朴雨龙;亚里士多德艺术理论探析[D];延边大学;2007年

6 张文婷;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D];西北大学;2009年

7 李凌;论运气与道德责任[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刘彬;铿迪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渊源关系及共同归宿[D];兰州大学;2009年

9 黄亚娟;亚里士多德友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钟婧;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及其现代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经典、经典性与关于“经典”的论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4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