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当前文艺学论争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发布时间:2017-03-23 14:08

  本文关键词:当前文艺学论争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主义即理论"的前提下,"本质"作为观念性把握世界的方式,有时候与"本质主义"是相通的,在中国语境下,要警惕的是受权力制约把某种"本质观"作为"中心话语"去贯彻的"本质化"行为而不是"本质主义";传统文学观既有受时代和文化地方约束从而变化的一面,所以不能简单地说传统文学观是"一劳永逸"的,而一种文学观如果把握了文学的基本特质,也具有"超时代"的普遍解释力,因此要把"普遍作用"与"普遍影响"区别开来;西方研究"文学与非文学区别"的"形式本体论"依然没有过时,我们要努力建立的是区别于西方"自律论"的"中国式文学本体论";我们应以"价值知识论"或"价值本体论"来打通"知识论"与"价值论"在当前论争中的分离状态。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传统文学观 文艺学 反本质主义 文学本质 基本理论问题 知识论 文学本体论 伊格尔顿 意识形态 价值论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一般说来,,我不太轻易用“转型”、“重建”、“危机”一类字眼谈论“文变染乎世情”、但以后又会被我们“集体反思”的话语和思潮现象,因为就像百年来西方观念进人中国,文言文变为白话文、学术研究推崇科学实证主义、以西方人道主义思想进行文化启蒙,并没有能改变中国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章辉;;反本质主义思维与文学理论知识的生产[J];文学评论;2007年05期

2 支宇;;“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3 陶东风;;重审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J];文艺研究;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全田;禅思与诗思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张兴娟;谈谈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兴”[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3 王阳;叙述时间与叙述情景[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王阳;文本物质层面的实证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卢衍鹏;王冬梅;;文化研究与文艺学的身份重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李迪江;;消费时代的大众审美与高校文学理论教学[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万莲子;;女性主义不能失去价值目标!——论性别审美意识形态的几个主要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8 李中华;;受众意识与雅俗文学的分野[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陈晓明;;文学,在法的前面——解析德里达关于文学与法的观点[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叶青,熊江鹏;互联网与文学的未来[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3 莫运平;诗学形而上学的建构与解构[D];浙江大学;2005年

4 王敬民;乔纳森·卡勒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明德;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期刊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7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冯冠军;坚守与超越[D];新疆大学;2006年

10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恺;论作为现代艺术表现的反讽[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新征;狂欢化的《尤利西斯》[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金晓雯;范式的转换:转型期大众文学的文化学阐释[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赵阳;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蔡洞峰;语言乌托邦与人的自由[D];安徽大学;2005年

6 王建华;碎片:存在的证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崔艺花;东西方象征诗论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胡涛;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昂;对读者与文本异质共生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高杨;德里达的文本理论及其理论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伟;汉娜·阿伦特的“政治”概念剖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2 陶东风;大话文学与消费文化语境中经典的命运[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4 陶东风;大众消费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答鲁枢元先生[J];文艺争鸣;2004年05期

5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贵仁;《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几点意见》质疑——与刘梦溪同志商榷[J];人文杂志;1980年05期

2 曾祥芹;呼吁开展文章学的研究——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J];殷都学刊;1980年00期

3 王振铎;一个文艺学说的形成——从“境界”到“意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草右;国际文艺学家大会[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3期

5 Γ.波斯佩洛夫 ,立早;文艺学的科学性[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8期

6 Г.Н.波斯佩洛夫 ,宋若男;论文艺学的科学性[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7 舒谦如;格奥尔格·卢卡奇[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8 苏岩;读列宁的《一本有才气的书》[J];俄罗斯文艺;1980年03期

9 程正民;苏召开艺术创作心理学学术讨论会[J];俄罗斯文艺;1980年02期

10 刘梦溪;;《红楼梦新论》自序[J];红楼梦学刊;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彬;;语法形式在文艺篇章中的审美作用[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刘坤媛;;邓小平文艺思想与新时期文艺理论转型[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张杰;;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创作的主要特征[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杜书瀛;;百年扫描——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回顾[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曾庆元;;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的回顾与反思[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许明;;作为科学的文艺学是否可能[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李衍柱;;“天下同归而殊途”——谈中国现代文艺学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徐亮;;论文学时代的文艺学[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顾祖钊;;后记[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综新;国画艺术大师关山月病逝[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省澜;沙龙里讨论先锋性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任智;当代文艺学研究的宏阔视野[N];文艺报;2000年

4 陶东风 王晓生;学术史书写的收获与艰辛[N];中华读书报;2000年

5 ;电影学书系(一)[N];中华新闻报;2000年

6 林何;我看北京文化新族[N];北京日报;2001年

7 孟繁华;批评的尴尬是理论的尴尬[N];北京日报;2001年

8 肖鹰;当代文艺学的单一与复杂[N];北京日报;2001年

9 郝京清;21世纪文论走向:新的综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曲格平;生态危机引发文化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傅莹;中国20世纪上半叶文学概论的发轫与演变[D];暨南大学;2002年

2 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D];四川大学;2003年

3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李丹;元白诗派元前接受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葛卉;话语权力理论与90年代后中国文论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济远;试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周颖;电视叙事理论刍议[D];厦门大学;2001年

3 张锐;当代中国文论建设的得与失[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4 朱金发;闻一多的诗经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5 闫勇;网络文化的勃兴与嬗变[D];郑州大学;2002年

6 张丽;论认识论与体验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傅篪;传统与现代[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范玉洁;论唐人传奇之创新[D];安徽大学;2003年

9 江珊;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10 毕日升;九十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的兴起、现状及前景[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当前文艺学论争中的若干理论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3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b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