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代《申报》副刊文学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17:37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三十年代《申报》副刊,严格地说,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这一时期的《申报》副刊。在三十年代抗战的大环境下,《申报》副刊面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政策,不合作不屈服;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企图,宁停刊不投降,独立构筑自己的文学世界,坚守自己的文学立场。 本文主要针对三十年代《申报》副刊的内容,运用文献研究法,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炼要点,进而以三十年代《申报》副刊文献资料为基础展开研究,从中发现问题。经过广泛而深入地收集归纳与总结提炼工作,笔者发现这一时期的《申报》副刊呈现出诸多文学形态,主要表现为丰富多彩的文学批评形态、激烈纷纭的文艺论争形态、全面深入的文学译介形态、紧贴时代的文学创作形态等四个方面。 一、“丰富多彩的文学批评形态”主要论述的是与文学创作批评相关的内容,首先论述创作主体与方法论批评,接着论述具体的文体类型如小品文、小说、诗歌、传记报告文学的创作论批评,诸多创作批评理论为文学创作指明了一定的创作方向。二、“激烈纷纭的文艺论争形态”选取三十年代《申报》副刊上有代表性的几次论争展开论述,如“大众语”论争是文言、白话论争在三十年代的深入,也是对大众语、大众化的有意义的探讨;“京派与海派”的论争是关于文学派别的争论,其目的不是为了争论二者的优劣,而是重在提升文人的素养,对一些混迹文坛的假文人进行了批判;“说谎”论争的内容则比较宽泛,从妇女问题谈到政治方面及文学创作;“讽刺与幽默”论争,重在指出“幽默”文学创作应适应中国现实的需要,不能仅仅是使人笑笑。三、“全面深入的文学译介形态”既有翻译理论的论争,也有关于翻译内容的具体指导,还有其他对翻译现象和成因以及具体的翻译作品的介绍,从而把握三十年代翻译更注重目的性、实用性的特征。四、“紧贴时代的文学创作形态”从杂文为主的散文创作、关注现实的诗歌创作、因时而变的小说创作三个方面入手,展现《申报》副刊中文学创作之紧贴时代这一特点。 总的来看,三十年代的诗歌、小说、杂文、小品文、戏剧等诸多创作文体全面发展并走向成熟,这在《申报》副刊中能找到他们的身影。同时三十年代的文学理论建设和关于文艺问题的论争,《申报》副刊虽不是其主战场,却也有所涉及,成为建设三十年代文学世界的一员。而三十年代翻译文学更注重与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更注重翻译的实用性,这从《申报》副刊中关于翻译理论的探讨、外国文学现状、思潮的译介以及具体的外国诗歌、小说等的翻译中亦可窥见一斑。这就从研究三十年代《申报》副刊文学形态的角度,把《申报》副刊与三十年代中国文坛联系起来,探究其在参与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7
本文编号:2657651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陶喜红,谢丽佳;论黎烈文时期《申报·自由谈》杂文的时代意识[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李春雨;;《申报·自由谈》与鲁迅杂文意识的成熟[J];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04期
3 吴艳华;《申报·自由谈》的文学品质[J];山东文学;2005年04期
4 李延;三十年代的《申报·自由谈》[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5 唐纪如;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评胡山源主编的《申报·自由谈》[J];新文学史料;2003年01期
6 鲁湘元;《申报》与中国近现代报刊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02期
7 徐剑艺;文学形态层次论[J];文艺研究;198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秦春慧;论《申报·自由谈》对现代散文的贡献[D];青岛大学;2003年
2 胡冬智;传媒视野中的《申报·自由谈》杂文研究(1932-1935)[D];郑州大学;2007年
3 吴亮;黎烈文时期的《申报·自由谈》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殷志敏;论周瘦鹃主编的《申报·自由谈》[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57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5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