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当下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四组争议
本文关键词:略论当下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四组争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末,比较文学形象学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重视。伴随着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对形象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深入,形象学也出现必然的矛盾。例如,形象学的学科归属问题的不同论调;形象学是应该坚持"文学性"走向还是延续"文化研究"的偏颇;关于研究视野中对于"东方"还是"西方"模式化解读;形象学视野下"形象"是否真实以及什么是真实形象的争议。而这些争议对于中国本土形象学的研究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形象学 学科归属 文化转向 东方主义 真实性
【分类号】:I0-03
【正文快照】: 形象学作为一国文学中异国形象的研究,是从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中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比较文学研究类型。按照巴柔的界定,这里的“异国形象”是“在文学化同时也是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识的总和”①。而形象学真正得到长足发展是20世纪60、70年代,受到后现代主义主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问题与领域[J];东南学术;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斌;;现代营销的困境与救赎——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的后现代营销论纲[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6期
2 闫莉;;从利玛窦的中国形象析西方人看中国的视野[J];传承;2009年20期
3 刘思阳;;《木兰》对中国形象的“他者化”改写[J];电影文学;2011年23期
4 李宏;;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地理基础[J];河北法学;2008年10期
5 杨润陆;;普通话朗读中的停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孙英春;;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J];教学与研究;2010年11期
7 阚红柳;;传教士眼中的清代君主——以郭实腊《道光皇帝传》为中心[J];历史档案;2009年02期
8 周柳波;;形象学视野下的香港文学和新加坡华文文学——“中国形象”对读之三[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6期
9 黄均;;《英国文学的异国情调和东方形象》介评[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夏益群;蒋天平;;“他者”的域外之音——茨维塔耶娃回忆录《中国人》中“他者”形象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2 钟馨;1976-2001年中国对外传播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周文萍;当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资源与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9年
5 葛铁鹰;阿拉伯古籍中的“中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张金岭;“法”眼看中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2 王亮;基督教会与19世纪末中国习俗之改良[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丹;中西文化视阈下的“他者”[D];江南大学;2011年
4 王茜;安德烈·马尔罗的中国世界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陈文;马尔罗作品中的“荒诞”哲理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7 张海艳;论20世纪中后期台湾留美作家群创作中的美国形象[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靖;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国家形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韩文慧;威海:殖民现代的失败,祸兮?福兮?[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广鹏;论汤亭亭小说中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叠合认同与建构策略[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形象学的文化转向[J];人文杂志;2005年06期
2 爱德华·萨伊德!美,唐建清,张建民;东方不是东方──濒于消亡的东方主义时代[J];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1期
3 尹德翔;;关于形象学实践的几个问题[J];文艺评论;2005年06期
4 周宁;想象的疆域: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批判[J];东南学术;2004年S1期
5 张京媛;;彼与此——评介爱德华·赛义德的《东方主义》[J];文学评论;1990年01期
6 卢铿;;“新东方主义”探秘[J];商周刊;2010年10期
7 孟华;形象学研究要注重总体性与综合性[J];中国比较文学;2000年04期
8 周志宏,,周德芳;真实性:一个独立的文艺批评标准[J];开封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9 ;当“东方艺术”再次绽放[J];商周刊;2009年13期
10 冯能保;文艺的真实性与阶级性[J];文艺研究;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运桂;;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与作家的主观能动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2 张静琴;;关于艺术真实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3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易健;彭漱芬;;论文学的客观性和主观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5 栾昌大;;创作论问题断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6 吴士余;;重视人物关系的典型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7 张居华;;世纪之交文艺批评之魂——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桦榕;;新闻摄影与报告文学的比较研究[A];1985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85年
9 朱晶;;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10 李国华;;关于毛泽东同志的批评标准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七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迅;文化转向与中心消解[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金元浦;文学是否已病入膏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堂圣元;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文化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郑洁;京城出现按揭买画[N];北京商报;2008年
5 徐珂;文艺学理论边界不能无限扩大[N];中国艺术报;2006年
6 陈履生;要让假拍者付出经济的代价[N];美术报;2006年
7 胡鹏林;文学观念的两种思维模式[N];文艺报;2006年
8 马健;如何真正理解拍卖价格[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坤宁;为在世艺术家出全集 罕见[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文丹 阮富春;今秋书画拍卖观望[N];中国文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骅;赛珍珠与何巴特的中美跨国写作[D];复旦大学;2010年
2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6 王文革;文学梦的审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岩;卢卡奇总体性思想下的现实主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单蓓;多元系统视角下的查良铮诗歌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李雪;象与真——中国艺术审美的真实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陈雪英;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重庆大学;2003年
5 李亚倪;论戏剧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汤婧;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看《王伦三跳》中的中国形象[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年
7 师会敏;20世纪西方文论文化转向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余书华;从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的角度比较《飘》两个中译本[D];四川大学;2007年
9 任帅;论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限制因素[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朱述超;袁枚“性灵”美学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略论当下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四组争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6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