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从陌生化到前景化
本文关键词:他山之石:从陌生化到前景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陌生化和前景化作为分属两个不同理论流派的重要术语,二者之间有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它们既有相同之处,更有本质之别。从语言层面上来看,陌生化主要关注违背语言常规的"失协突出",而前景化既重视"失协突出",又关注因过分遵守语言常规而产生的"失衡突出",更为重要的是,它强调只有那些"有动因突出的"语言特征才具有文体价值,因此后者更为系统、全面,具有更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经过这样的梳理和阐释,文体学界对陌生化和前景化存在的模糊认识就逐渐得到澄清。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 陌生化 前景化 失协突出 失衡突出 评述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对俄国形式派、英美新批评派、法国结构主义的语言学观和文艺理论观,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对叙述学和文体学,尤其是功能文体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前景化”(foregrounding)是文体学,特别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燕;反讽与悖论——张天翼小说讽刺艺术论[J];襄樊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张荣翼,彭永珍;从视觉文化角度对电影的解读[J];襄樊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谢嘉幸;;解释学在音乐心理学中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实践探索[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宋林生;历史与现实的互文互动——话剧《关汉卿》文本的再分析[J];戏剧艺术;2005年03期
5 彭永珍;从电影的兴衰看视觉文化走向[J];咸宁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李自芬;以自己的方式言说:女性自我从蒙蔽到觉醒──中美女性诗人比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何立芳;翻译中的“雅”与读者因素[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1期
8 杨晓林;质疑,解构,能否颠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悖谬、误读、误用与滥用[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杨向荣;论“文学性”与“陌生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王菊丽,高继海;叙事学研究的文化全球化特征[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戴冠青;;用审美心胸打造诗意人生——论《陈明玉吟稿》的美学价值[A];福建省诗词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暨福建诗词(第十七集)[C];2007年
3 戴方方;;《最蓝的眼睛》的多文本叙事结构和多元叙述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米琳;;《看见月亮了吗?》的后现代性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戴冠青;;闽南民俗文化对菲华文学的影响[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D];四川大学;2007年
2 熊辉;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3 关熔珍;斯皮瓦克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刘丹凌;苏珊·桑塔格新感受力美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郝永华;作为表征的文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梁英;大众叙事与精神家园[D];四川大学;2007年
7 徐伟东;在乌托邦的祭坛上[D];吉林大学;2007年
8 董天策;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杨琴;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钟琛;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媒介文学事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古典诗歌艺术研究四题[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磊;“知识分子写作”论[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于恬;以电视剧为例管窥艺术对现实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玉红;《紫色》:黑人女性的身份寻求[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周敏;论虹影小说的多重主题[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先荣;解构视角下的《死者》[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方冰;监狱的法文化透视[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军;虚构与现实[D];四川大学;2007年
9 曹艳丽;翻译家孙大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盛丹;呼唤和谐:论《弗兰肯斯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雄;;《恐怖份子》的意义[J];电影艺术;1990年05期
2 贾正传;;语篇分析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1991年02期
3 张德禄;语言符号及其前景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4 陈中竺;语篇与意识形态:批评性语将分析──对两条罢工新闻的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5 张德禄;语相突出特征的文体效应[J];山东外语教学;1995年02期
6 韩程伟;撷取美的瞬间──评杭州市摄影家协会’94皖南创作之行[J];照相机;1995年02期
7 钱军;语言的功能和形式——布拉格学派理论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8年02期
8 张德禄;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9 邓仁华;“前景化”概念的演变及其对文学文本解析的功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李鑫华;论前景化在《魔桶》中的表现意义[J];国外文学;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评论员;成败就看实践 实践贵在落实[N];锦州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晓均;语言功能与前景化:英语新闻报道的语言特色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叶燕;前景化——英语新闻标题吸引功能实现的有效手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夏小鹏;莎士比亚翻译的文体学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向晖;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对小说《米德尔马契》的悬念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檀麾;英语广告语言特点从功能文体学角度看英语广告语言[D];西北大学;2003年
6 李伟荣;前景化:《白鲸》的文体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娟;英语体育新闻报道的功能文体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桑苇;[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马智利;文学翻译中的前景化现象[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王曦;体育英语新闻前景化的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他山之石:从陌生化到前景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