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文学传统与生态意识

发布时间:2017-03-27 02:06

  本文关键词:文学传统与生态意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学中隐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识 ,大量作品表达了对于破坏环境、暴殄天物的行为的忧心 ,形成了以戒杀和爱物为主旨的生态伦理原则 ,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 ,而其梦寐以求的乌托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态理想。文学传统中生态意识的现代转换在方法论上必须重视发掘、阐释、比较、组接四大要义。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文学传统 生态意识 民胞物与 乌托邦 现代转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 0 2 BZW0 0 3)
【分类号】:I0
【正文快照】: 晚近以来,随着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危及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时有爆发,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和高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突出。所谓“生态意识”,是指人们在把握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应持的一种健康、合理的态度,应有的一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其要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王妍;对生态伦理本质的哲学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曾尔恕;试论《独立宣言》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创新[J];比较法研究;2004年06期

4 王长金;传统家训的环境伦理教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杨寿堪;人文主义:传统与现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李本书;善待自然:少数民族伦理的生态意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兆良;;人是目的——康德人学思想的当代解读[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朱琳;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探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孙道进;“荒野”自然观: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症结[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10 孙成仁;中国城市:现代性、文化风险与未来选择[J];城市规划;200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友芬;;论高校图书馆人本主义理念的建构方式[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鲁京明;;试论法布尔《昆虫记》中的生态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萌;禁锢的灵魂与挣扎的慧心[D];河南大学;2003年

7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峰;关于西方科学和宗教的关系问题研究——围绕人的问题进行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闫红梅;风与竖琴的谐音——论雪莱作品中的影响与独创观[D];河北大学;2001年

3 何玉蔚;论弗·吾尔夫的人格冲突与整合及其在创作中的展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彩红;新时期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D];郑州大学;2001年

5 肖萍;只要联系[D];厦门大学;2001年

6 王孝伟;人才视野中的科学技术[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德金;评价主体的历程[D];郑州大学;2002年

8 赵文正;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的人文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杨芳;理性之光[D];湘潭大学;2002年

10 何晓霞;卢梭的浪漫主义[D];湘潭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坛茹;;生态文化与记忆的联系、危机及艺术救赎[J];文艺评论;2011年07期

2 张虎;;“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龚晓睿;;穆尔与叶赛宁诗歌中的生态原型意象对比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4 蒋进国;;重估中国现当代文论的价值——兼及当代文论传承的三个维度[J];红岩;2011年S2期

5 潘莹;;“文本间距”与文学翻译审美理解的实现[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6 周梧;;译者的隐喻——从苏曼殊的两首译诗看传统文学现代转型的困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7 田霏宇;梁幸仪;;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启明(光的国)[J];艺术界;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晓明;;文学:一种奇怪建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姚文放;;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文学传统[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王畅;;市场经济与文学传统——关于文学的困境与出路问题的辩析[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杨治经;;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与文艺创作的民族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王冬梅;;文学性与文学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旭;;译经文学传统与近代英诗译诗[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曾永成;;绿色的思维 绿色的情怀——文艺活动人学意蕴的终极探寻和边缘凝想[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雁;文学理想的时代诉求[N];文艺报;2010年

2 ;中西文学传统缘何不同[N];光明日报;2009年

3 李洱;作家与传统[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牛学智;主体性问题与文学理想的当代处境[N];文艺报;2010年

5 王向峰;文学虽有明天……[N];辽宁日报;2006年

6 曾大兴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建设与“文学史学”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邓楠;科学发展观与民族文学建设[N];文艺报;2005年

8 宋扬;现代类型小说的文体特征[N];文艺报;2010年

9 闻毅;当代文学更贴近生活[N];文汇报;2005年

10 于晓威;有多少思想性就有多少原创性[N];辽宁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晶;当代文论话语中的文学传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孙珍;《论文学空白》[D];南京大学;2012年

3 辛艳丽;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学之关系[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薛振霞;论消费时代文学之新症候[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秀珍;论文学活动中的焦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岚冲;语本:媒介环境学视野中的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吴茂娟;论文学活动中的文学程式[D];山东大学;2011年

8 许凌冬;生态文艺学视域下的宗白华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5年

9 张彩云;“新批评”的历史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穆旭光;空间视角下的文学审美[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文学传统与生态意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69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b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