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老舍研究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0-06-09 04:59
【摘要】:老舍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故而老舍研究向来是学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回顾几十年来的研究,众多学者在资料辑佚、生平考证、作品解读、创造方法与理论总结、文化、教育、宗教思想考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梳理,在老舍研究中尚存在两点不足,一方面,在历史考察的系统性上还不是很充分,也即某一阶段的研究方式和思考路径与时代其它观念之间的关联,还没有被更细致、深刻地阐发;另一方面,在老舍研究的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中对于研究现状的反思和批判还不够,对于那些重复性的、攀附式的、偏激片面的研究成果,还没有从学术史、学术生态等层面高屋建瓴地给予症候式的解析。有鉴于此,本论文立足于老舍研究之研究,考察老舍研究80多年的历史过程,在横向与纵向的时间坐标中梳理其研究线索,凸显其研究洞见,指出其研究盲点。做这样的全方位的考察,可以承续已有研究脉络,打破存在的研究困局,扬长避短,以期对老舍研究有所推进。具体来说,论文将对老舍研究采取历史考察的方式,以老舍开始创作引起关注为起点,到新世纪十年结束也即2010年为止,中间大致分为五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大约从1928年老舍的《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两部长篇出版引发反响开始到1949年建国;第二个时期是从1949年到“文革”结束;第三个时期是从“文革”结束到整个1980年代;第四个时期是1990年代十年;第五个时期是新世纪十年,即2000—2010年。共计五章,前后各有一个“导论”和“结语”。第一章主要对1949年之前的老舍研究进行分析。老舍被新文学倡导者朱自清的发现,使得老舍研究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新文学历史建构的知识谱系,他被认作是有着鲁迅风的作家,即出于批判的讽刺。另外,对于老舍的短篇、长篇和戏剧也都多有探讨,但除李长之等批评家之外有老舍专论之外,其他批评者大都以书评的方式对老舍的创作进行感受和印象式批评,这种批评方式不仅是属于老舍研究的,也是属于新文学开创期的。所以老舍研究是新文学研究中的个案之一。1944年为老舍举办创作纪念活动,是老舍研究中绕不过的话题,日后老舍的兴衰荣辱都和这种渗透了政治考量的纪念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从新文学的新秀转化为新文艺的一座丰碑,对于文学分配的考察是研究此一时期老舍创作的重要一面。第二章探讨老舍研究在1949年之后到“文革”之间的历史面貌。此一时期的老舍由新文艺的一座丰碑到人民艺术家再到反动作家,命名的变更背后实在是一部作家的生命史。老舍是在1949年后少有的获得最广泛认同的新文学作家,然而也是“文革”开始最早离世的作家。被指认为文艺劳动模范的老舍,是五六十年代老舍研究的中心语汇。这一时期,“赶任务”的戏剧创作成为研究重心,对于老舍政治热情的肯定大于对作品本身的研究。老舍1949年之前的创作也一度被此一时期的文学史所批评。对于《茶馆》的评价也毁誉参半。第三章主要考察新时期的老舍研究。此一阶段是老舍研究复兴并取得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本章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这一时期在老舍生平史料、老舍研究资料、老舍传记、老舍年谱等相关史料的搜集和挖掘上取得了重大成绩,为以后的老舍研究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其次,随着新时期“老舍热”的到来,众多学者跳出传统评析老舍及其作品本身的旧格局,从美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多个角度,系统全面地来理解和考察老舍及其创作。第三,随着老舍研究的逐渐深入,老舍的创作历程和创作个性都得到了极为系统和深入的探讨。老舍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市民性格、“京味”特色都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肯定。第四,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他的作品进行剖析也是新时期以来的“热门”之一。第五,不少学者跳出老舍研究的单一格局,将老舍置于中国新文学、西方文学的视域中进行比较研究,从而深化了我们对老舍的认识。第四章考察1990年代的老舍研究。相比过往的研究,此期既有对传统研究范式的继承与深化,同时也在研究方法和领域方面进行了积极开拓。本章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论析。第一,由于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文化热”,更重要的则在于老舍原本就是文化型的作家,90年代的老舍研究呈现出从“文本”到“人本”的转向。第二,“老舍之死”是学界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众多学者做出了多种解答。第三,文化心理研究在90年代实现了真正的繁荣,众多学者在东西文化心理、小说艺术心理、北京文化、知识分子心态等多个领域进行了积极开拓。第四,对于老舍思想的探讨也是本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相关探讨集中在文学思想、宗教思想等方面,对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老舍其人及其作品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五,传统的“人本”研究仍在继续,在文本解读、语言研究、资料辑佚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第五章则探讨新世纪以来的老舍研究。一方面,进入新世纪以后,先前确立的研究方式仍在稳步开展,如文化心理研究、文学思想研究、作品解读、资料收集整理等,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推进。其次,研究者在既有的研究思路上也积极寻求突破,充分吸收相邻学科的成果和方法,从民俗学、民族学、性别研究、叙事学等多个角度来开拓老舍研究的局面。第三,回顾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也不无遗憾的发现学院体制中研究范式的僵化与重复现象的日益加重。结语部分则对老舍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本文认为新生力量的加入、研究禁区的破除和研究者研究能力的提高是未来老舍研究的重心所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


本文编号:2704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04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3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