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创造社出版部的小伙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0 05:57
【摘要】:“创造社出版部的小伙计”是一群为创造社出版部服务的青年员工,也是一群有着自己相对独立想法的文学青年,他们的存在为中期创造社带来了一些与创造社元老们不太一样的特点。本文以这个文人集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的发展历程、文学创作、批评策略和编辑方针的分析研究,试图揭示他们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的文学和文化环境中所呈现的边缘气质和海派文化内涵。 首先,“小伙计”在创造社中经历了一个从崛起到壮大、从成熟到瓦解的过程,他们一方面为出版社的创立、期刊的编辑乃至社团的经营立下了汗马功劳,另一方面又因为独立倾向的增强、经济利益的矛盾等等与元老们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导致了“走出创造社”的结局。 其次,“小伙计”的“走出”更重要地体现在他们的文学创作、批评策略和编辑方针上。在文学上,他们抒发了一个“涅暑大诺夫”式的青年对革命的矛盾心情,对革命文学的疑虑态度,此外,他们还对情爱主题进行了大胆直接而又带有唯美色彩的书写;在批评上,他们秉持“新流氓主义”,对一切不满的现象进行激烈抨击,体现了一定的启蒙特征,却又不免显得极端而盲目;在编辑上,他们以青年为本位,站在与青年平等的地位上,以破坏为宗旨,对现实施以猛烈的攻击。这些方面都与“方向转换途中”的元老们拉开了距离。 最后,“小伙计”这个文学集团的存在显示了边缘青年的一种边缘姿态,同时,他们的文学趣味、批评实践和编辑活动也与海派商业文化、消费主义存在深层的关联。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占斌;陈海伦;;文学翻译文本的选择——从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关于翻译的争论谈起[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周毅;;张资平:彻底失败的人生与并非完全失败的创作[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潘正文;;“文学地理”与现代社团文风[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4 汤雄;;闹洞房:小新娘难倒郭沫若[J];文史博览;2011年02期

5 杨霞;;论鲁迅在“左联”中的尴尬境地[J];青年文学家;2011年15期

6 张家康;;鲁迅郭沫若间的误会与纠葛[J];党史博采(纪实);2011年08期

7 毛德传;;崔万秋不是文化特务[J];炎黄春秋;2011年07期

8 胡鹏林;彭万荣;;文学的现代传播秩序:学校、社团、报刊出版与知识阶层之众声喧哗[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古耜;;“知己”与“同怀”——鲁迅为什么敬重瞿秋白[J];文学界(原创版);2011年08期

10 ;经典酷评[J];宁夏画报(生活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伊藤虎丸;潘世圣;;创造社与日本文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2 雨辰;;创造社丛书问世[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雨辰;;“创造社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4 王锦泉;;略论创造社——兼及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5 黄侯兴;;拓展创造社研究的现实意义[A];郭沫若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C];2000年

6 尹雪曼;;郭沫若的革命、创造精神[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7 咸立强;;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论争缘起研究的回顾与重探[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8 李怡;;文学革命:“第二阶段”的独立意义——重评郭沫若《创造十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9 朱寿桐;;创造社文学的情绪写实主义特征——兼论郭沫若创作的写实倾向[A];“我的郭沫若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刘纳;;社团、势力及其他——从一个角度介入“五四”文学史[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艳华;泰东图书局如何成为创造社的“摇篮”[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吴永贵;赵南公:与创造社的恩怨得失[N];光明日报;2007年

3 吴宝吉;创造社和太阳社[N];吉林日报;2002年

4 陈鲁民;拳怕少壮[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罗致明 张京华;创造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新模式[N];人民政协报;2001年

6 刘家黎;中国新文学的先驱[N];四川政协报;2005年

7 李懿;风雅一生张友鸾[N];中华新闻报;2005年

8 郭馨;在文学的背后[N];文艺报;2000年

9 颜浩;《现代评论》:从“太平洋”到“东吉祥”[N];中华读书报;2006年

10 王国华;我在等着你抒情[N];东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澄霞;创造社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2 赵鹏;海上唯美风:上海唯美主义思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宏伟;走向革命的浪漫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咸立强;创造社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银辉;穿越“晦霾”走向新生[D];河南大学;2012年

6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7 胡荣;中国现代先锋文艺研究:1919-1935[D];复旦大学;2008年

8 朱智秀;《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选集·导言》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汤奇云;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广海;“革命文学”论争与阶级文学理论的兴起[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席文;“创造社出版部的小伙计”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高原原;《创造》季刊与创造社“异军”地位的确立[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勇;时代裂变中的突围与皈依[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晓红;成仿吾与创造社[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杨雪;多元艺术风格下的多面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尹珊娜;感性的书写与激情的呈现[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山本优子;中日作家的交流与留日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卫国;冲撞与嬗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韩永杰;“创造社”和“白潮”派诗歌的浪漫主义思潮比较[D];延边大学;2002年

10 李蔷;《创造季刊》与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05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05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6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