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一分为三论的诗学诠释

发布时间:2020-06-17 21:13
【摘要】:鉴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非此即彼社会思潮及其给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庞朴先生在潜心研究辩证法多年后为强调辩证法中调和居中之“合”的可贵,提出了他著名的“一分为三”论观点,认为中国文化的密码即在此处——对立面的确定与弥合并最后达到和谐统一。 在庞朴先生的《儒家辩证法论纲》、《稂莠集》、《蓟门散思》、《一分为三论》等著作中强调辩证三分的思想一再出现,然而笔者认为在中国文化中以“三”为名目的文化密码并不仅仅只有“辩证三分”这一条。本篇论文试从庞朴先生所强调的“辩证三分”以及先秦两汉大量文本中反映出的中国“实存三分”这两种重视“三”的思维来充实“一分为三论”这一命题。 本文结合文本分析,先分别介绍了“辩证三分”与“实存三分”两种不同思维路径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的表现形态并各自作出归纳分析。通过分析文献文本可以发现虽然在儒家思想中这两种思维常混同并存并没有清晰的分界,但仔细辨析依然能够发现重视动态规律的“辩证三分”与重视静态结构的“实存三分”间明显的差别。有时在同一著作和文本中常会有两种思维交织并存的局面,若不能区分“辩证三分”与“实存三分”为两种不同的思维路径在理解文本时就难免造成障碍。 目前国内研究“一分为三论”的主要方向多为就庞朴先生的辩证三分接着说。清楚区分两种不同三分法的文本文献还未发现。因此对两种不同三分法的指认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本文希望通过指认“实存三分”这一长期被忽视和掩盖的命题,一方面厘清在“三”的名目下混乱交织的两种思想内核,另一方面使“一分为三”这一命题获得新的活力,更趋完满。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解植永;;古汉语“主·而·谓”结构论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邱冬梅;“A而不B”式短语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刁生虎;老庄直觉思维及其方法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白丁;;“A而不B”格式的文化内涵[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5 段建海;庄周直觉思维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文化影响[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6 谢质彬;从《论语》一书看上古汉语连词“而”的用法[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本文编号:2718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18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7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