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乌托邦哲学背景下的中国新生代科幻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8 20:33
【摘要】:科幻文学是包含“尚未意识”的文学,它以科学精神对处于过程中的世界本质进行把握,在无数可能性的未来图景中,蕴含了积极地改变现实的力量。本文在布洛赫乌托邦哲学的背景之下,对中国新生代科幻文学的艺术价值和功能定位进行了整体把握。中国新生代科幻文学走出了简单的“科普论”,力图重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张力,这种努力体现了年轻一代作家对现实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对新生代科幻文学乌托邦性质和乌托邦功能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当代文化批评提供借鉴,同时为当下社会的发展提供反思的维度。 在第一章,本文首先梳理了乌托邦思想的发展历程,早期乌托邦思想、托马斯·莫尔与空想社会主义、布洛赫的希望哲学、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等等。十九世纪以来,乌托邦因其空想性饱受批判,直到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实现了对传统乌托邦思想的价值扭转。他肯定了乌托邦精神的价值,并为乌托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维度。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对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在第二章,本文就中国新生代科幻文学的创作进行了一个全面考察,中国科幻文学根据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刘慈欣、韩松、王晋康、何夕等人作为中国新生代科幻文学的代表,致力于向西方学习,其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取得了不同以往的新突破。乌托邦叙事是新生代科幻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本章重点归纳了科幻文学中出现的多种乌托邦类型,时间乌托邦与空间乌托邦、技术乌托邦与田园乌托邦等。 在第三章,本文着重分析了新生代科幻文学的乌托邦性质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科幻文学是具有鲜明乌托邦性质的文学,本文从时空向度、价值取向、功能定位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国新生代科幻文学的乌托邦想象图景和价值观念的革新,并在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对比中概括出其审美特性:想象、新异与前线意识。 在第四章,本文对新生代科幻文学的乌托邦功能进行了剖析,结合中国的现实语境,从“希望原理”和“现实批判”两个方面,肯定了新生代科幻文学的价值。新生代科幻文学的希望原理主要表现在对终极价值的肯定和对主体价值的确认两个方面;而批判的功能体现在对社会、技术与人性的反思。 在余论部分,本文就中国科幻文学百年历史的成就、局限进行了简单总结,同时对科幻文学的民族化、本土化提出了新的期待。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建斌;乌托邦小说:作为研究存在的艺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李小青;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界对“乌托邦文学”的误读[J];当代文坛;2005年01期

3 孔庆东;中国科幻小说概说[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杨巨平;古希腊乌托邦思想的起源与演变[J];世界历史;2003年06期

5 王振林;“乌托邦”思维与普遍伦理[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6 吴岩;方晓庆;;刘慈欣与新古典主义科幻小说[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陈岸瑛;;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哲学——从《乌托邦的精神》到《希望的法则》的理论偏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2期

8 星河;中国科幻的尴尬[J];中国青年科技;2000年06期

9 欧翔英;;乌托邦、反乌托邦、恶托邦及科幻小说[J];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10 姚建斌;乌托邦文学论纲[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惠杰;布洛赫乌托邦哲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33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33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d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