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左联时期左翼乡土文学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20:19
【摘要】:左翼乡土文学研究还存在许多可待挖掘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选取左联时期的左翼乡土文学为研究对象,从现实意义、艺术价值分析、文学传统及经验借鉴四个方面探讨这一时期文学的价值所在。 鉴于现实生活的苦难现状与社会抗争需要以及“文艺宣传”理论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文学有强烈的现实参与意识,抨击黑暗社会,引领底层农民走向抗争之路,作家自身也融入到追求自由、理想的社会变革中去。从艺术性角度探讨这一时期文学的贡献主要有:首先,从人物形象上来说,传统农民形象的塑造把握住了其情感与思想的冲突转变,同时还恰到好处的运用一些细节与心理描写使其富于表现力。许多人物形象具有历史的“首创性”,无疑丰富了乡村人物形象画廊,共同构成了三十年代乡村人物的群像。其次,从情节上来说,作品大多采用单线型或者二元对立布局结构,这便于考察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此外清晰的人物关系,更加有利于特殊时代背景下读者的接受。还有,从语言上来说,一些作品中体现出浓郁的“乡土味”以及地域性气息,使得这些作品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最后,从情感上来说,“真挚深沉”的情感特征表现非常突出,表现为对阶级敌人的浴血反抗与控诉,或者表现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强烈的情感映射使读者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左联时期左翼乡土文学的文学传统表现在:致力于底层阶级力量的讴歌、对于大众化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自始至终保持人民性的姿态。反观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性得失以及文学传统,可以为当下的“乡村”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首先,理性精神的张扬,作家应该站在民族与人民的角度,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与重担,成为真正的民族脊梁与人民的捍卫者;其次,把握住广阔时代生活,深入丰富多彩的生活内部,改变仅依靠自己的想象与间接经验的书写方式;最后,从表现内容限制上说,不能热衷于刻画残暴与情色,作品应体现事物的光明方面以及令人奋进的力量,不能单纯把“苦难”当成了一种情感表达的宣泄。从表现手法与表达内容关系上来说,不能把乡村作品表现为空喊的政治口号,也不需要过分注意表现手法的创新而忽视内容,华而不实。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福辉;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周景雷;类型与指向:新文学大众化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3 方维保;文学话语的血统化与知识分子意识的退却──对20世纪左翼叙事文学的一种观照[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3期

4 程光炜;左翼文学思潮与现代性[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朱寿桐;论作为文学社团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林伟民;试论左翼文学关于创作方法理论的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马晖;左翼文学价值观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735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35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7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