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互动中的天津文化(1926-1948)
发布时间:2020-07-01 06:24
【摘要】:天津在开埠前,一直作为北京周边诸多服务性城市而存在,并未获得相对独立的价值,自开埠后,天津逐步和北京“平起平坐”,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和北京在文化层面上形成高频率的沟通。本文选择开埠后的天津和北京之间的城市互动案例为研究对象,试图勾勒出文化上的“双城”图景。 第一章从天津开埠后,漕运废止,海运勃兴入手,通过天津成长为港口城市后贸易、工业、金融业的发展,分析其在20世纪初吸引大量移民的原因,从而彰显天津作为一个近代以来“被组织起来的城市”的文化个性。 第二章从20世纪20年代后北京报业凋零,天津报业兴盛为切入点。选择当时全国最大的民营报纸《大公报》做为个案,研究其组织形式和主刊,副刊的具体情况,重点分析沈从文主持的《文艺副刊》和何心冷、萧乾相继编辑的《小公园》的稿件标准、栏目设置、作者群体,在新闻传播领域表现天津作为“商业城”和北京作为“文化城”的不同分工。 第三章的研究重点在市民娱乐方面,选择京剧和曲艺为研究对象。通过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等演员的艺术轨迹表现北京在京剧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天津的相对边缘。与其作为对比,通过天津专门曲艺场所的设置、曲种之间等级的划分和骆玉笙天津唱红、荣剑尘三入津门的历史事实,表现天津作为移民城市,接纳周边诸省数个曲种,成为“曲艺聚处”的过程。通过“戏曲发祥于北京,曲艺大成于天津”来表现北京精英文化的繁盛和天津市民文化的发达。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6
本文编号:2736395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连群;天津卫“打”红了杨小楼[J];艺术百家;1995年02期
本文编号:2736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36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