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周易》与《诗经》意象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9 08:07
【摘要】:《周易》和《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两部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其产生时代相近,影响同样广泛而深远,在文学层面亦是如此。《诗经》在中国文学的地位的备受推崇,毋庸置疑;《周易》对中国文学的萌芽作用近年来颇受人关注。其中《周易》和《诗经》在意象方面具有诸多可比之处,本文对此进行分析,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四部分。 第一章概述《周易》和《诗经》两部典籍,介绍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如《周易》在思想、表现形式和作者地位上的显著特征,《诗经》“思无邪”的特点和“不学诗,无以言”的社会意义。之后对两者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发现两者在内容、表现手法以及流传等多方面相似或者不同,具有比较的价值。 第二章分别剖析了《周易》和《诗经》的意象,挖掘它们各自意象的特点。先探讨了《周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的象征符号和立像以尽意的意象思维;后探讨了《诗经》篇名意象与诗体意象,并从历时态的角度介绍了其原始意象、“比德”意象和审美意象。通过针对性介绍,为后面对比较论述二者的异同作铺垫。 第三章对《周易》和《诗经》意象进行比较,分为相似性比较和差异相比较。相似性比较指出,两者都有象征、比喻和想象的表现手法;两者在意象选择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两者相同意象的内在含义也非常相近。差异性比较指出,两者选择意象侧重点不同,《周易》更多的选取人事象,《诗经》则多选择自然象。意象在作品中的作用也不一样。《周易》的卦名、主体意象和该卦的主旨密切相关,《诗经》的诗名、起兴意象则并非不可或缺。此外《周易》和《诗经》分别展现了哲学和文学这两种不同的视角。 第四章选取了龙、水和伴女植物这几个典型意象进行分析。《周易》中龙意象意义重大,而《诗经》中却几乎不存在龙这一意象。《周易》中的水意象具有阳刚、艰险的含义;《诗经》中的水意象更多的是阴柔的意味,同时,也有着阻隔的含义。《诗经》中存在着大量的伴女植物意象,这在《周易》中是不存在的。在比较的同时,列举了后世不同文学作品中对于《周易》和《诗经》意象的继承和发展,解读《周易》和《诗经》对中国文学之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良平;从原始思维看《诗经》兴体诗的文化底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武玉欣;略论《周易》的文学之思[J];长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王晓敏;原始混沌孕育的“雾中之花”──《诗经》隐语意象及比兴手法的文化探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孙定辉;从兴象到意境[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岳泓;《诗经·小雅·鹿鸣》“鹿”意象阐释[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刘凤泉;论《易经》卦爻辞中格言和谚语的文学价值[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刘建臻;二十世纪《周易》作者研究述略[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郭丹;《诗经》中的图腾崇拜[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9 葛立斌;;《周易》爻辞的“套语系统”初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赵黎明;《小雅·白驹》的原型意象分析——兼及《诗经》研究的另一种思路[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焦杰;《易》《礼》《诗》对妇女的定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7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47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f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