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三国蜀汉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19:56
【摘要】:本文以三国蜀汉文学为研究对象,从纵向的维度,对蜀汉文学学术追根溯源。从横向的维度,分析了蜀汉文士的构成、文化修养、文化政策、文学学术风尚、文学批评,对蜀汉著作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具体作家作品进行了文本分析。最后探讨了蜀汉文学发展滞后的原因。本文分为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两汉及蜀汉时期巴蜀地区文学与学术情况进行论述。两汉时期巴蜀地区出现了人文勃兴的局面。三国鼎立后,文学学术的发展极不平衡,呈现出非对称分布态势。蜀汉文学学术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二部分:分析了蜀汉文士的构成及其文学活动。蜀汉执政者有较好的文化修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文化政策,形成自己的文学学术风尚。蜀汉的文学批评独树一帜。 第三部分:结合具体文本,对蜀汉文学成就最高的文体—文进行了研究。对诸葛亮、秦宓、杨戏、费yN、刘巴等36人的作品,对谯周、愪正、李密、陈寿、文立等由蜀入晋人士的作品进行了研究。 第四部分:对蜀汉文学的另外两种文体—诗、赋进行了专门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对蜀汉诗、赋作品进行了考证和统计,对少数作品进行了文本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久春;试论诸葛亮散文的文学价值[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焦桂美;;论蜀汉经学之嬗变——与两汉蜀地本土经学传统相比较[J];孔子研究;2006年03期

3 杜松柏;;三国蜀汉辞赋考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4 胡阿祥;论魏晋时期巴蜀地区本土文学的寂寥[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李景焉;蜀汉文学与建安文学[J];四川文物;2003年04期

6 傅可航;吴蜀文学不兴的社会原因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2期

7 王永平;入晋之蜀汉人士命运的浮沉[J];史学月刊;2003年02期

8 张承宗,郑华兰;蜀汉人士与蜀汉兴亡[J];襄樊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刘运好;三国蜀经学发展考论[J];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03期

10 张啸虎;论诸葛亮散文的文学史地位[J];中州学刊;1983年02期



本文编号:2749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49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a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