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回归“文学之根”-论“80后”作家的一种创作倾向

发布时间:2020-07-11 18:00
【摘要】:“80后”文学已成为新世纪文学的重要注脚。自2004年以来,“80后”作家登上历史舞台,在文学领域乃至社会各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带动了校园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等多种文学类型的兴起与繁荣,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经过十余年的沉淀,“80后”作家已近不惑之年,其创作也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作家群体内部的分化和转型现象也日益明显。这个群体已无法用某个或某几个的作家所代表,而是形成了当下多种创作倾向并存的局面。因此,已经不能再用老旧的、单一的观点看待“80后”这一创作群体。本文着重于描述“80后”文学中在近些年形成并且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向“文学之根”回归的创作倾向。这种文学倾向呈现出与最初“80后”中为人熟知的市场化、娱乐化倾向截然不同的文学景观。他们开始在自身创作理念上向传统主流文坛的共识性理念回归;在创作方式与传播方式上遵循传统的文学生产机制;在对创作内容的选择上、对情节的构思上、对人物的塑造上、主题的深刻性上、审美境界的追求上都向文学经典学习,向文坛前辈靠拢。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创作倾向?这一创作倾向是如何形成的?这一倾向在文学创作上的表现是什么?应当如何看待“80后”文学中的这一创作倾向?这些都是本文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80后”文学发展历程的整体把握和作家作品的文本细读,建立“80后”文学的坐标。参照“80后”文学中的市场化创作倾向,对回归“文学之根”创作倾向的形成过程、原因、特征、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这一创作倾向进行评价。回归“文学之根”创作倾向已然形成且趋于成熟,对于该倾向目前存在的困境及日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文也试图进行论述,以期对走在回归路上的“80后”作家创作提供给一些微薄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小棠;;疏离与孤独:“八○后”的城市经验与想象[J];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04期

2 段崇轩;;文学转型中的潜滋暗长——2014年短篇小说述评[J];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03期

3 贺绍俊;;再来谈谈“80后”文学[J];名作欣赏;2014年34期

4 项静;;时代的精神状况——甫跃辉阅读札记[J];名作欣赏;2014年25期

5 贺绍俊;;对当下知识分子的诘问——读蔡东《通天桥》[J];名作欣赏;2014年19期

6 黄平;;巨象在上海:甫跃辉论[J];南方文坛;2014年02期

7 李德南;;在新的文学机制和时间境域中诞生——“分化时代”的“80后”小说[J];山花;2014年05期

8 李云雷;;诗意生活的可能性,及不可能性——读文珍的小说[J];山花;2014年01期

9 徐勇;;出走、告别与追寻——甫跃辉小说论[J];西湖;2014年01期

10 孟繁华;;幻灭处的惨伤与悲悯——评蔡东的小说[J];文艺争鸣;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白烨;;“80后”的现状与未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霍艳;;请不要远离文学[N];文艺报;2014年

2 白烨;;2013年,长篇小说变招为哪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3 ;困顿与新生:2013年文学现象观察[N];文艺报;2014年

4 饶翔;;从幻灭到追求[N];文艺报;2013年

5 郭艳;;2011年青年写作:青年亚文化的多声部表达[N];文艺报;2012年

6 徐志啸;;城市·文学·想象[N];文汇报;2007年

7 李洁非;;都市文学游走在中国现实中[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静静;论青春文学中人与城的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超;“我们”从青春走过—“80后”文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3 罗亮;论80后文学中独特生命体验[D];西南大学;2010年

4 李星;寻找与失落—“80后”作家身份意识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胡昊;城市的人和人的城市[D];安徽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50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50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2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