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1 23:24
【摘要】:本论文主要以扬州学派的文学思想为研究对象。论文选取乾隆至道光这一时期为研究背景,在考察学术与文学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剖析汪中、凌廷堪、焦循、阮元等人在文学思想领域形成的典型命题,展现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的逻辑构成和文化内涵。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 绪论中主要交待了课题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拟解决的问题。 第一章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对清代朴学和扬州学派的学术面目做了考论和整理;二是通过考察扬州学派对文与学、文与道、文与义理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展现他们文学观的独特之处。 第二章主要以扬州学派的文学史观为研究对象。文中将扬州学派文学史观的文化根据和学理构成概括为“一纲三目”。并着重探讨了焦循“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形成,以及命题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和内涵。 第三章主要考察了扬州学派以“性情论”为核心的创作文论。扬州学派的“性情论”是在对“性命”理论的基础上衍申出来的,并在近乎相似的学术体认过程中,出现了“性情论”与“性灵说”的分化,这主要体现在阮元和焦循的主张中。阮元的“性情论”,主张“性情之正”,强调对性情的规范性,而焦循的“性灵说”主张“人各一性”,重在提倡性情的独特性。 第四章研究扬州学派的骈文观。扬州学派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尤其表现在对骈文的推崇上。汪中、凌廷堪、阮元对此发论尤多。通过深入剖析汪中的“骈散兼论”、凌廷堪的“骈文正变说”,以及阮元的“文笔辨”,展现扬州学派骈文观的面貌和文化精神。 第五章对扬州学派的文学思想的局限和地位做出总体评价。学术的介入,使得扬州学派的文学思想从内容和内涵等多个角度上都得到提升,但是也在诸多方面形成束缚和障碍。通过对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的独特风貌、理论价值,及独有的文化意蕴的典型观照,对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51077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运平;;汪中与黄景仁诗歌创作之比较[J];消费导刊;2007年07期
2 赵阳;;在学与文之间——清乾嘉年间“《文选》派”辨[J];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3 周勋初;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所胜”说的重要历史意义[J];文学遗产;2000年01期
4 陈水云;;乾嘉学派与清代词学[J];文艺研究;2007年05期
5 游任逵;;汪中《自序》复议[J];温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6 冯乾;;创体思维与通变意识——焦循“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文学史观阐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金永健;海峡两岸清代扬州学派学术研讨会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8 田汉云,刘瑾辉;论汪中的骈文与散文[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赵杏根;论江都诗人汪中[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10 陈居渊;焦循易学方法论的哲学意义[J];周易研究;2003年05期
本文编号:2751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5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