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文学考论
发布时间:2020-07-13 00:34
【摘要】:隋代(581年—618年),源自北周重臣杨坚受禅于北周静帝建立,是五胡乱华之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至此结束了从西晋末年以来长达二百七十多年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由于隋代在中国历史上,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朝代,所以有隋一代的文学,也处于南北朝文学向唐代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过渡阶段,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其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不容忽视。虽然国祚短暂,然而政治、经济、文教、文学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气象,对南北朝文学的融合及唐代文学的兴盛等许多方面影响较大。然而隋代享国仅仅三十七年,本朝土著的作家几乎没有,隋代作家大都是历经数朝,而又进入隋代,所以文学成就方面相对不太显著。故后人对隋代文学的研究甚为寂寥,对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认识还不够,尤其对隋代文学全面系统综合研究的专著至今尚未发现。鉴于此,对有隋一代文学的研究亟待更深入、更细致地挖掘和探索。 本文除绪论和附录、结语外,主要分八章。这八章以先考证,后论述以及考论相结合的方法,对隋代文学展开全方位探析。 绪论首先给“隋代文学”界定范畴,接着鸟瞰20世纪之前及1995年以来隋代文学研究状况,然后阐述了它与南北朝文学之间的承续关系。 第一章是隋代文学与文化环境。首先从隋代的统一对文学的影响加以论述。南北两地从西晋末年以降对峙近三百年,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南北之间虽然也有着文化与文学之间的交流,但因南北地域之间的阻隔等诸种因素,相互间的交流及影响还比较缓慢,基本上是各自朝着各自的方向发展。直到隋代一统天下,方才为南北之间的文化与文学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及融合创造了地域上的条件,文坛遂出现了新气象。这一令人欣喜的文坛气象,来自于隋代二帝在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文教上的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全国统一之后,隋代二帝时期的文教政策、科举制度以及对佛道二教的扶植等一系列政策,为隋代文学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是隋代的作家群考。由于隋代国祚较短,本朝土生土长的作家几乎没有,大都是南北朝入隋及在隋代生活成长起来又入唐朝的。若想研究有隋一代的文学,首先廓清作家之所属。隋代作家群从地域上大致分为三部分,即关陇作家群、山左作家群以及江左作家群。 第三章是隋代文学著作考。笔者化用宋景昌、王增文就隋诗研究应该注意的几点用在整个隋代文学的研究上:一是应历史地看待隋代文学,二是应全面的看待隋代文学,三是不应把《全隋诗》、《全隋文》所收的诗文都看作隋代的作品,应以目前能够确定的真正的隋代作品为依据,四是不能因人废言,五是不能把隋代的一些爱情诗与齐梁诗风混为一谈,六是不能把隋代文帝和王通的《中说》中的文学主张简单地看作文学复古,七是今天研究隋代文学,应主要以现存作品为依据,不能抽取史家的片言只语就轻易否定了。 隋代的文士,由于政权的更迭,往往大都历经数朝。所以研究隋代的文学首先要考证出作家在隋朝所创作的作品。这里包括考证厘清隋代文人的总集、别集流变、存佚等情况;另外,还有隋代的小说及其他著作的存佚等现状。 第四章是隋代皇室文学创作研究。皇室的文学创作其实也属于关陇作家群,但它对整个隋代文学的创作起着导向作用,影响着有隋一代文学创作的倾向,故单独列为一章。经考证有十二位作家,其中包括隋代二帝的诗歌、散文创作以及在不同阶段各自的特点。另外,还包括皇室其他成员的创作,主要是散文方面的创作,以及隋代二帝的文学创作对整个隋代文人创作的影响。 第五章是关陇作家群文学创作研究。关陇作家除皇室作家之外,经现存的史料典籍暂厘定出九十三位作家,关陇作家群中创作突出的具有特色的除了杨广之外,要数杨素。杨素虽为隋代开国的能臣武将,却有着较高的才情。尤其是诗歌创作带有鲜明的刚健质直的风格,实为南北文风交融的产物。另外,关陇作家群中女性文学创作也各具特色。还有一些其他成员的文学创作,譬如王绩,其作品也反映着隋末的时代背景及特征。如他的诗歌《解六合丞还》以及散文《五斗先生传》、《醉乡记》等。 第六章是山左作家群的文学创作研究。山左作家群是指由东魏、北齐入周、隋的作家,经现存的史料典籍暂厘定出二十三位作家,其中诗文兼有者有七位,其中有卢思道、薛道衡、李德林、辛德源、魏澹、孙万寿、元行恭等著名作家。在这些作家中文学创作成就突出者又数卢思道、薛道衡、李德林、孙万寿诸人。 卢思道的诗歌创作和散文创作各具特色,相较之下散文的成就在隋代更为突出。尤其是入隋之后著名作品《劳生论》、《北齐兴亡论》、《后周兴亡论》等,特别是《劳生论》抨击世态之谄谀馋佞,颇为激昂慷慨。另外,薛道衡与卢思道同在北齐入选文林馆,多次出使南陈,与南朝文学有过密切的接触,所以同样也是融合南北诗风的能手。孙万寿的诗歌也颇具个人特色,其作品大都是一生所历经的所见所感,感情质实,风格刚健;善用事典,对偶工整,亦近后来的排律,对唐代格律诗有着一定的影响。山左作家群中成就突的除以上几位,还有一些名望较高的文人,如李德林、辛德源、元行恭、李孝贞、魏澹、杜台卿等,其中李德林诗文兼具,颇有盛名。 第七章是江左作家群的文学创作研究。隋统一全国后,在地域上消除了南北之隔,南朝的大批文人北来,南北文人汇聚京师,文学也出现了南北混一的状况,为文学的进一步交流和相互渗透吸收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隋文帝时期,江左作家备受排挤;炀帝时期,又多为炀帝身边的文学侍从,多为唱和应制之作,文风虽有变化,但取得的成就不大。 江左的作家群据史料典籍暂厘定出三十三位作家,其中有诗或赋或诗赋兼有者有江总、姚察、虞世基、虞绰、王胄、许善心、郑公超、明余庆、何妥、岑德润、诸葛颖、庾自直、虞世南、刘斌等十四位作家。其中虞世基、王胄、许善心的诗歌,在隋一代创新不大,南北融合的痕迹也不甚明显,虽然虞世基曾与北方文人进行唱和,①但其作品与北人相较,文风虽有改变,由绮靡变为清丽,但在气格上尚有差距。 第八章是隋代文学的评价。隋代文学既有自身独特成就亦有不足,有继承也有创新。在创新上,尤其是隋代乐府诗有较大突破,譬如新曲词调的创制,内容题材的拓展,乐府风格的新变,艺术技巧的创新等诸多方面,直接影响着唐代乐府诗的发展;还有出现了像杨广、杨素、卢思道、薛道衡等一批具有南北文风创新的作家及作品,给隋代文坛带来了新气象;隋代诗歌给后代的文学带来启示及借鉴,使文学更加蓬勃繁荣。另外,隋末的民谣、无名氏的诗歌具有“缘事而发”反映时事的特征,对唐代及后世影响深远。 其不足则是文学理论没能给文学的发展指出一条正确道路,即隋文帝重功利及王通形而上学的文学观,以一种偏颇纠正另一种偏颇,并没有使文学走上正轨,反而钳制了文学应有的发展。尽管这时已出现了颜之推折中调和南北的文学理论,但直至唐初,绮靡文风依旧盛行,引起唐太宗、唐初史学家和初唐四杰为代表的王勃以及陈子昂对隋代文学的批判。从而为唐代文学走向盛唐之象奠定了坚实基础。 隋代文学虽然总体上成就不大,毕竟至隋一代,南北文学的融合有了很大的进步。隋代文学在文学长河中继续淙淙流淌着,滋养着唐宋文学以及后代文学的艺术根基,使得后代文学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更加叶繁枝茂,其潜移默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首次提出并论述了“气高致远”是隋代文学的特有风格。二、详细分析论述了隋代乐府诗的新突破。如新曲词调的创制、内容题材的拓展、乐府风格的新变、艺术技巧的创新等诸多方面,直接影响着唐代乐府诗的发展。三、探讨了隋代文学思想的创新。指出隋代文学处于南北朝文学向唐代文学过渡阶段,其文学思想出现了调和南北文学折中的文学思想,譬如颜之推的调和南北折中的文学观。四、首次探讨了隋代产生大量个性鲜明的强烈主体意识的女性作家的原因。指出这种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儒释道多元的开放思想及汉族与鲜卑族的互化等诸种因素。 还有对隋代作家及作品的考证厘定,大致廓清了有隋一代的作家及作品。考证出隋代的作家161位;总集14部,佚名的3部;别集48部,包括2部诗文评;小说9部。这对隋代文学的相关研究有着文献资料价值等。然而,时间仓促,尚有需要修改、加强的空间,不足之处今后继续补充、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752706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英丽;;佛教兴盛对隋代诗歌的影响[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李建国;;论隋朝的文化整合与文学交流[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吴功正;隋代文炀二帝、南北二方的文学审美特征比较[J];齐鲁学刊;2001年04期
4 杨金梅;;文学史视野中的隋代诗歌[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5 木斋;;论隋代初唐的燕乐歌诗写作[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宋景昌;王增文;;试论隋代诗歌的成就[J];商丘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7 袁敏;;隋代文宗薛道衡生平事迹考辨[J];唐都学刊;2010年01期
8 ;隋代文学是北朝文学的尾声还是唐代文学的先驱?[J];文学评论;1963年01期
9 于英丽;;儒学的繁盛与隋代的文学观念[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赵目珍;;试论隋代的诗文风气革新[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2752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52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