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白朴元曲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05:56
【摘要】:白朴是元代杰出的元曲作家,今称其位“元曲四大家”,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作品也为历代学者称道。 白朴生于金末,长于乱世,他出身显赫,但同时又是二臣之后,童年更是经历了朝代更替、民不聊生的惨境。这样的经历使他虽然身在上流社会,但总有一种空幻、厌世的悲嗟,作品中也时常体现出隐逸倾向。白朴不但从事杂剧创作,在散曲和词等方面也颇有成就。他的杂剧《梧桐雨》与《墙头马上》皆都多种版本流传,散曲也散见与后世各种曲谱。此外,白朴还有词集《天籁集》传世,这部词集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但并未得到后人重视,至清代才有学者搜集整理。但是《天籁集》的价值是不可小觑的,它为我们研究白朴的生平、思想等提供了资料。 《梧桐雨》与《墙头马上》、《东墙记》是白朴传世的三种全本杂剧,其中《东墙记》疑经过后人的大量删改,故已非白朴作品的原貌。《梧桐雨》为传世的七版本杂剧,其流传的版本为今日可见的152种杂剧中最多的两本之一,另外一本为乔吉《两世姻缘》。《梧桐雨》是一部杰出的诗化悲剧,白朴杰出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才华在《梧桐雨》中得到了极致体现。《墙头马上》则是一部爱情喜剧,其语言雅俗兼具,戏剧冲突迭起,同样不失为元杂剧中爱情喜剧的翘楚。作为元初的杂剧作家,白朴的两部杂剧风格迥异,体现了他对于不同题材、文学样式、艺术风格的驾驭能力。同时也可以发现,白朴对于塑造人物的材料、以及突破时代局限等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 白朴的散曲也一直得到后世较高的评价,然而今仅可见其散曲37,套数4,题材也较为局限。相比散曲,《天籁集》的内容则丰富得多,且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婉约。白朴的散曲和词在艺术特色上有许多的共通之处,词和元曲在创作手法、风格特点也大致相同,词曲互渗是白朴散曲和词创作的一大特点。 综合元曲和白朴的词可以发现,白朴是一位重视个人体验以及内心感受的作家,他的创作动机不是抨击时政、表达对社会、统治阶级的不满,是为自身对现实的矛盾情感与压抑寻得出路,他在作品中表现的是他对于人生的思索与对爱情的追求。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大新;;狞厉之爱与怨悱之痛的悲幻扭结——白朴《梧桐雨》悲剧意蕴再认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俞玄穆;元杂剧《墙头马上》的新解读[J];大舞台;1997年01期

3 胡世厚;论白朴的历史悲剧《梧桐雨》[J];河北学刊;1985年02期

4 张大新;论元初散曲以俗为尚的审美追求[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徐子方;白朴心态历程剖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赵维江;隐士的隐衷──论白朴词隐逸倾向的文化心理成因[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7 李奉戬;论元杂剧的“暗合姻缘”现象[J];晋阳学刊;1993年05期

8 吴新雷;白朴的名剧《梧桐雨》[J];名作欣赏;1981年02期

9 李双芹;;试论“元曲四大家”在明代的传播与接受[J];名作欣赏;2011年08期

10 赵维江;白朴词与元代文人的玩世滑稽心理[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2765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65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