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唐宣城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12:27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宣城地区的文学发展和文学风貌,时间段是从晋初到唐末。本文通过分析晋唐时期创作的宣城文学作品,其中绝大部分是诗歌作品,结合宣城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域风情,探究晋唐宣城文学繁荣兴盛的原因,勾勒出晋唐宣城文学的总体风貌,并总结出晋唐宣城文学的地域文化意识和地域文化的文学表现特征。在分析宣城文学作品时,本文将宣城文学创作主体与宣城发生关系的类型分为四种,然后依次分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创作主体的作品的艺术特色。本文认为,晋唐宣城文学的发展繁荣原因有三:时机上契合了文人南投的时代;地理上受到本地山水胜景的滋养;创作主体又由一批才华横溢的著名诗人构成。宣城文学的总体风貌特征是“归隐”思想倾向的流露和“闲”、“静”文学意境的营造。宣城文学的地域文化意识体现在对宣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名物的表述上,它们的文学表现各有特色。 本文的结构共分四大章。第一章第一节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宣城文学的范围:晋唐时期到过宣城郡或宣州的文人都在考察范围,在宣城郡或宣州创作的文学作品都属于研究对象。此节还分析了晋唐宣城文学发展繁盛的条件,在促进地域文学发展繁盛的要素中,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第二节介绍了目前地域文学的研究现状和宣城文学的文献留存情况。 第二章简述了宣城的历史文化源流和宣城的地域风情。第一节概述了宣城的建置沿革。宣城一地在先秦先后属于吴国、越国和楚国,秦时属于鄣郡,汉时属丹阳郡,晋时属宣城郡。隋之前宣城名宛陵,隋时改宛陵为宣城,隶属宣城郡,唐时改宣城郡为宣州。第二节追溯了宣城的文化源流和历史发展。上古时期宣城位于扬越文化区域内,一直到汉末晋初,宣城一带还有山越人居住。汉族在同化山越人的过程中,难免也受到山越人文化的影响。唐代时宣州成为江南经济大郡,为宣城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三节简述了宣城的气候水土和风俗文化,正是独特的地域风情孕育出了独特的地域文学。 第三章将晋唐宣城文学的创作主体分为宣城本地诗人、任职于宣城的诗人、寓居于宣城的诗人和游历宣城的诗人四大类。根据唐代文人地域流动的总体趋势,分析了宣州文学创作主体流动到宣州的原因及流动的性质,然后分别论述了这四大类诗人的宣城文学创作背景和创作特色,总结出宣城文学总体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论述了宣城文学的地域文化意识和地域文化的文学表现特征。被宣城文学的创作主体有意识的融入到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可以分为三大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宣州名物。它们被诗人们写进自己的诗歌中,并被赋予独特的艺术魅力。 结语部分分析了研究的不足,同时提出了研究的价值。晋唐宣城文学研究只是地域文学研究的个案,得出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印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2;I206.2
本文编号:2769829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2;I20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4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马予超,张家合;《文心雕龙·章句》的虚词观及其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6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7 冯广宏;;禹生西羌广柔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本文编号:2769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69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