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初期台湾文学重建和大陆赴台作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22:35
【摘要】:1945年二战结束,据《开罗宣言》之约定,台湾结束了长达51年的日本殖民地历史,于1945年10月25日正式光复。为应对台湾因日本长期殖民实行“皇民化”政策下所造成的台湾民众和祖国文化的隔膜及其心理危机,国民党政府及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在计划接收及光复后的台湾去殖民化重建进程中始终将台湾社会之心理建设,即民族文化建设置于台湾去殖民化重建工作的首位。为此,以首任行政长官陈仪为主导的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广邀大陆文化人士赴台,参与台湾去殖民化重建,以尽快消除两岸民众文化隔膜,促进台湾民众对于祖国大陆的文化认同,培养台湾民众的民族意识。以许寿裳为代表的大陆作家正是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肩负在台复兴中华文化传统,培养台湾民众民族精神的文化重建使命渡海赴台,在光复初期台湾文化重建的重要领域之一——台湾文学重建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大陆赴台作家。 与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台的作家不同,光复初期的大陆赴台作家大多久沐“五四”风雨,在大陆新文学发展中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文学、文化成就。在政治态度上,他们对当时的国内形势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对国民政府的统治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文化立场上,他们并不以“三民主义”为文化、文学发展的最高宗旨,而是以“五四”精神为信仰,以传承“五四”新文学精神和“五四”新文化传统为己任。对他们而言,跨海赴台是人生际遇中的一种选择,是肩负政府文化重建的历史使命,更是自我文化启蒙、文学理想的召唤,是希望在光复初期台湾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中实现自己的启蒙理想和文学主张的努力。 从台湾省编译馆的文化重建努力到以报纸副刊为平台的文学论争,从台湾文化协进会的中国新文学传统传承到不遗余力推动台湾光复初期“鲁迅风潮”的不断高涨,大陆赴台作家多方面展开了有效的文化重建活动。在光复初期台湾文学的重建进程中,大陆赴台作家在台湾文学汉语地位衰微、中文写作断裂的表象下,看到了发端于1920年代的台湾新文学传统中强烈的反殖民斗志和民族解放意识,在日本殖民的烙印中看到了台湾文化的“近代性”和“世界性”。在光复初期台湾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下,大陆赴台作家在尊重台湾殖民地文化历史的特殊性和珍惜台湾新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文学重建努力根植于台湾已有新文学传统当中,以鲁迅为典范,以“五四”新文学传统中反映社会现实,强调文学批判现实功能,以建设现实主义文学的文学主张为旗帜,弘扬“五四”新文化精神中反抗专制压迫的斗争精神和批判意识,继承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反抗殖民统治的传统,努力在光复初期的台湾掀起一个新的“五四”运动,重塑台湾文学新秩序。这一努力实现了“五四”新文学传统在台湾的传承、发展和两岸文学的汇流,为战后台湾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调和方向,在光复初期台湾文学的重建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其以“五四”为旗帜的文化重建也开辟了不同于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以“三民主义”为旗帜推行的“中国化”文化重建政策的另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重建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7
本文编号:2788703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万华;;去殖民性进程中的战后初期台湾文学[J];台湾研究集刊;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小平;跨海知识分子个案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8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788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