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自我矛盾性

发布时间:2020-08-24 07:02
【摘要】:李渔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具有多重身份: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戏剧大师,更是一位生活艺术家,他的生活艺术理念集中地体现在了他的《闲情偶寄》当中。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重在研究李渔的戏曲理论和他的时代进步性,缺乏一个完整的认识,本文重在对于李渔的自我矛盾性进行系统总结。 李渔的《闲情偶寄》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人生活志趣的总结,同时又带有很强烈的时代和个人色彩,通过系统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为三点:市井人生中的隐士情怀,重己基础上的致用精神以及世俗生活中的优雅追求。李渔是新兴市民阶层的典型代表,他努力用心地经营自己在市井之中的生活,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需要的满足。同时,李渔又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一员,他在《闲情偶寄》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属于中国传统文人的思想和感情。 李渔的自我矛盾性不仅仅是李渔个人的问题,更是中国传统国民精神的根基与明清之际特殊时代风貌共同作用之下产生的结果。李渔在入世与出世、私欲与致用、世俗与优雅的矛盾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茫然;;与李渔寻梅[J];黄金时代;2006年05期

2 章勇;徐平;;李渔家居造物艺术品评[J];飞天;2011年14期

3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4 黄永健;薛坤;;试论李渔家具设计思想[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9期

5 陆炜;;李渔戏剧结构理论批判[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赵炎秋;;李渔叙事结构思想试探[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高日晖;于杰;;论李渔戏剧接受与创作理论的辩证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金景芝;;戏曲“本色论”与李渔“贵尖新”理论的探求[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任菁;;《闲情偶寄·居室部》的设计思想研究[J];艺术.生活;2011年03期

10 张宏生;;辨体与合体——李渔的词曲渗透之论及其时代[J];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继华;;宜:李渔美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冈晴夫;;李渔与平贺源内——日中“戏作(Gesaku)”之比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岳毅平;;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探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4 蔡钟翔;;金圣叹的小说结构理论[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王尤东;;作文教学的灵魂—创新[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徐大军;;谈昆剧《张协状元》的戏乐精神[A];昆剧《张协状元》评论集[C];2003年

7 孙玫;;“三突出”与“立主脑”——透视京剧“样板戏”中的传统审美意识[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张晓东;;谈谈作文的中心思想[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熊文钦;石麟;;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发展[A];水浒争鸣(第一辑)[C];1982年

10 阚红卫;;长期毒性实验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检测结果浅析[A];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专题负责人培训班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自由撰稿人 周泽雄;警惕学界剽窃之风中的“贼船同盟”[N];东方早报;2009年

2 饶宏孝;李渔《闲情偶寄》之养生论(一)[N];中国医药报;2002年

3 夏烈 郭梅;关于“李渔”的赞和弹[N];中国邮政报;2004年

4 黄强;李渔与芥子园[N];南京日报;2008年

5 陈一平;力挺“李渔家茶”做成文化茶[N];浙江日报;2011年

6 徐保卫;李渔打击盗版轶事[N];北京日报;2004年

7 楼含松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教授;像李渔那样日常生活[N];南方周末;2010年

8 袁逸;作为出版商的李渔[N];光明日报;2000年

9 祝毅晶(浙江衢州);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破[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叶辉 严红枫;400年李渔“热”了4次[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海霞;李渔文化活动及观念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红娟;李渔生活美趣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郑雷;李渔年谱考叙·初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骆兵;李渔的通俗文学理论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朱源;李渔与德莱顿戏剧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季翠霞;阮大铖传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旭峰;明清江南园林演剧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10 朱力;崇实厚生·回归自我[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璐;《闲情偶寄》设计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鸽;李渔《闲情偶寄》的美学思想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海迪;李渔《闲情偶寄》的环境美学思想管窥[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4 杜文平;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自我矛盾性[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5 钱水悦;李渔《闲情偶寄》生活美学思想初探[D];浙江大学;2008年

6 徐美灵;李渔生活美学思想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安平;成熟到奢侈 精致到唯美——李渔文化人格略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王瑛琦;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女性观[D];辽宁大学;2011年

9 郭一儒;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李渔美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10 卢旭;李渔戏曲理论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02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02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9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