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左翼文学论争中的茅盾(1928-1937)

发布时间:2020-09-08 17:43
   “左翼十年”在茅盾的文学历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而在这十年间种种芜杂的论争未曾止息,这些论争遮蔽了茅盾的“左翼文学”构建理念,论文参照茅盾参与的几次重大论争,重点探讨1928-1937年“左翼文学”建构过程中茅盾的境遇和姿态。 第一章,在“革命文学”论争中,作为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革命工作者,茅盾努力促成“革命文学”地盘的扩大。同时,身为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和文学创作者,茅盾关于“革命文学”的认识又独出己见,在“论争”及“创作”并行的特殊境遇中,他灵活地将“申述”和“答辩”相结合,创立了较为成熟的“自述性”批评文体。 第二章,“左联”成立后,茅盾清醒地认识到,左翼文人既面临着纠正“革命文学”、“普罗文学”偏弊的任务,也担负着发展壮大“左翼文学”的使命,他自觉地肩起历史赋予的职责,努力规避左翼内部错综矛盾的绑缚,客观回望“左翼文学”的历史,积极展望“左翼文学”的未来,竭力缔造崭新的“左翼文学”。 第三章,“文艺大众化”讨论同左翼文人的革命目的和变革新文学的意图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态度的同一性”,但不同个体对“大众”其实怀有不同的政治想象。茅盾等人认识和建构的“大众”迥异于“左翼话语”,在提倡“无产阶级艺术”(1925)伊始就有所显现,并继续影响他的左翼文艺观。 第四章,“文艺自由论辩”引发了当时人关于“第三种人”、“自由人”等论争,茅盾表面上未曾介入,而实际上他采用“文学的方法”策略性地参与论争,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茅盾灵活的应对,也从一个侧面映射出当时左翼文人在“政治立场”与“艺术自由”之间难以抉择的迷茫。 第五章,“两个口号”论争貌似夹杂着浓厚宗派恩怨的“政治路线”之争,但在茅盾和《文学》同人看来,实为关于“文学”的论争,核心在如何处理“创作与批评”、“理论与实践”等关系。茅盾此时发表在《文学》月刊“文学论坛”上的文论,表明了茅盾作为“作家而同时又是理论家”的形象建构及身份认同,也显露了茅盾个人内在视景的丰富多样。 第六章,面对左翼文坛的偏弊,茅盾身为“一个作家”,他主张用“文学的方法”和“小说的形象”来予以纠正,可谓是对症施治,意义自不待言。但茅盾设定的个体在现实处境中难以游刃有余,这种现实和理想的差池也影响着茅盾关于“左翼文学”的想象和“左翼文学”的建构。
【学位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均;;左翼文学“读者”概念的演变[J];长江学术;2010年03期

2 陈红旗;;左翼文学的发难:贫弱的实绩与历史的光影[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王尧;;关于“底层写作”的若干质疑[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4期

4 南帆;;批评如何判断?[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2期

5 陈晓明;;当代文学批评:问题与挑战[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2期

6 王嘉良;;文学批评作为“运动着的美学”——对茅盾文学批评理论的一种检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7 贾振勇;;审美再阐释与中国左翼文学研究[J];河北学刊;2008年01期

8 吴福辉;中国左翼文学、京海派文学及其在当下的意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程光炜;左翼文学思潮与现代性[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程光炜;茅盾建国后的文艺理论和批评[J];南都学坛;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海波;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大伟;“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复旦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14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14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4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