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辽代文学中民族民俗融合特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2 10:13
   辽代所处的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南北割据时期,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占据了北方大片地域,与北宋长期对峙,其民族关系、文化冲突和交流,显得更为复杂。文学是历史的产物,辽代文学是对辽代这个特殊时期民族民俗融合的反映。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文学作品入手,整理有关辽代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民俗资料,分析当时辽代民族民俗融合的特征。 本文从文学记载的辽代游牧文化大背景出发,第一部分再现了民族融合的前期,契丹民族为建立和稳定自己的政权而作的一些努力。主要表现为:辽代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之间的碰撞,如军事战争;契丹统治者处理融合中之冲突的政策,如“因俗而治”的民族管理等等。各民族之间的冲突只是民族民俗融合的初级表现。 辽政权是多个民族构成的,由于各个民族之间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极为不平衡,辽代的民族民俗融合必然呈现出层次性,所以文章第二部分主要分析辽代文学中民族民俗融合的多层次性,这是本文的重点。民族民俗融合首先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得很明显。随着辽境内各族交往联系的深入,彼此逐渐认同,民族间的障碍逐步消除,人们就会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对方先进之处,对辽代契丹族而言,汉族的语言、国家制度、管理模式都是值得学习的,因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族民众的思想慢慢呈现出同一性,统治者出于“为我所用,唯我独尊”的观念,将意识形态的信仰转变成为其维护统治政权的手段。日常生活、社会文化、信仰习俗三个方面的融合依次由表层向深层逐步发展。 文章的第三部分利用民俗学、民族学相关知识来总结辽代文学所反映的民族民俗融合的特质。辽代贵族文学创作所反映的主体生活在辽代这个特殊的民族民俗融合时期,呈现出一种糅合的状态,于是其诗文表现出了二重性。辽代统治者在维护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学习了汉文化,民俗主体的贵族性、民俗活动的军事政治化就是汉化过程的体现。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玉环;略论辽代契丹人的衣食住行[J];北方文物;1991年03期

2 周秀荣;民族文化融合与辽宋诗词间的关系[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田同旭;;论十六国北朝古剧与民族文化融合[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张毅;辽代文学思想论略[J];南开学报;1999年01期

5 漆侠;从对《辽史》列传的分析看辽国家体制[J];历史研究;1994年01期

6 李安民;论民俗的融合[J];民俗研究;1994年04期

7 别廷峰;辽代契丹族文学概说[J];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04期

8 张国庆;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J];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9 钱国旗;民族融合的良性发展模式──论南迁拓跋鲜卑与汉族的融合[J];民族研究;1998年04期

10 周惠泉,孙黎,周晖;辽金元文学:民族融合的结晶[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善军;辽代世家大族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易华;游牧与农耕民族关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王孝俊;辽代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纪楠楠;论辽代幽云十六州的汉人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石光英;从《奉使辽金行程录》透析辽代社会生活[D];吉林大学;2006年

3 王艳侠;《辽史》中的女性史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齐建芝;辽代契丹族萨满教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5 王立凤;辽代节度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姜馨丽;辽代诗歌探论[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7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17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5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