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至民初“虞初”系列选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8 17:21
本文围绕清代到民初“虞初”系列选集进行研究,论文由绪论、正文、余论和附录四个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对“虞初”系列选集的历史流变进行了梳理,并对清代到民初的“虞初”系列选集的选文性质进行了界定,归纳总结了清代到民初“虞初”系列选集的研究现状,说明了选题原因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爬梳、考订,对清代到民初“虞初”系列各选集的编者生平和选集的编刊进行了探讨,这是进行全部研究的基础。第二章、第三章分别对清代、清末民初“虞初”系列选集的题材范型进行了归类研究,进而探讨编者的编选理念。清代选集主要包括:对隐士、侠士等奇人异行的推崇,奇艺绝技展示背后所流露出来的隐忧,推崇女子才智的同时亦不忘对节妇烈女进行道德表彰,对传统道德主题,如忠孝节义的宣扬等。清末民初则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沿袭了对传统道德主题的宣扬,特殊时代背景中新思想队选集系列的渗透,为振兴民族精神而着意于侠气的崇尚,个体意识觉醒所带来的至情的高扬。第四章、第五章通过细致的文本解析,分别从叙事方式、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艺术三个方面对清代、清末民初“虞初”系列选集选文的艺术特色进行比较研究,力图梳理出“虞初”系列选集从清代到民初的流变,从而把握不同时期选集的艺术特色。 余论部分分别从“虞初”选集自身的不足和文言的废除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虞初”系列选集在清末民初短暂繁荣之后走向终结的原因。附录对《虞初新志》选文对原作的改动情况进行了归类分析。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虞初”系列选集的编者生平及编刊始末
第一节 “虞初”系列选集编者生平
一、《虞初新志》编者张潮的人生轨迹
二、其他“虞初”选集的编者生平
第二节 “虞初”系列选集的编刊
一、《虞初新志》的编刊经过
二、其他“虞初”系列选集的编刊
第二章 清代“虞初”系列选集的题材范型与编选理念
第一节 叙写奇人异行
一、隐士人格的刻画
二、侠士情怀的彰显
第二节 表现奇技绝艺
一、渲染技艺的选文倾向
二、技艺呈示的矛盾心理
第三节 展现女性才智德行
一、才智书写
二、道德表彰
第四节 "劝善惩恶"的救世理想
一、忠君孝义的典范效应
二、异类节义的渲染映衬
第三章 清末民初“虞初”系列选集的题材范型与编选理念
第一节 传统道德主题——忠孝节义
第二节 新思想的渗透
一、变法图强
二、反抗侵略
三、新女性意识
第三节 侠气的崇尚
第四节 至情的高扬
第四章 清代“虞初”系列选集艺术探微
第一节 叙事方式的守与破
一、史传叙事传统的沿袭
二、史传传统的突破:小说笔法的援入
第二节 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追求
一、实写与虚构的交织
二、人物个性特征的凸显
第三节 语言的典雅与张力
一、精炼雅洁的古文格调
二、骈散兼采的描述语言
第五章 清末民初“虞初”系列选集艺术探微
第一节 叙事方式:承继与新变
一、史传叙事传统的沿袭与突破
二、作者主观情感的介入与强化
第二节 人物塑造:多样化的笔法
一、虚与实的消长
二、动与静的交替
第三节 描述语言:通俗化的趋向
一、通俗化的书写特征
二、铺排渲染的表现方式
余论
一、选集系列的自身局限
二、文言语体的时代终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2829050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虞初”系列选集的编者生平及编刊始末
第一节 “虞初”系列选集编者生平
一、《虞初新志》编者张潮的人生轨迹
二、其他“虞初”选集的编者生平
第二节 “虞初”系列选集的编刊
一、《虞初新志》的编刊经过
二、其他“虞初”系列选集的编刊
第二章 清代“虞初”系列选集的题材范型与编选理念
第一节 叙写奇人异行
一、隐士人格的刻画
二、侠士情怀的彰显
第二节 表现奇技绝艺
一、渲染技艺的选文倾向
二、技艺呈示的矛盾心理
第三节 展现女性才智德行
一、才智书写
二、道德表彰
第四节 "劝善惩恶"的救世理想
一、忠君孝义的典范效应
二、异类节义的渲染映衬
第三章 清末民初“虞初”系列选集的题材范型与编选理念
第一节 传统道德主题——忠孝节义
第二节 新思想的渗透
一、变法图强
二、反抗侵略
三、新女性意识
第三节 侠气的崇尚
第四节 至情的高扬
第四章 清代“虞初”系列选集艺术探微
第一节 叙事方式的守与破
一、史传叙事传统的沿袭
二、史传传统的突破:小说笔法的援入
第二节 人物形象塑造的个性追求
一、实写与虚构的交织
二、人物个性特征的凸显
第三节 语言的典雅与张力
一、精炼雅洁的古文格调
二、骈散兼采的描述语言
第五章 清末民初“虞初”系列选集艺术探微
第一节 叙事方式:承继与新变
一、史传叙事传统的沿袭与突破
二、作者主观情感的介入与强化
第二节 人物塑造:多样化的笔法
一、虚与实的消长
二、动与静的交替
第三节 描述语言:通俗化的趋向
一、通俗化的书写特征
二、铺排渲染的表现方式
余论
一、选集系列的自身局限
二、文言语体的时代终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和文;论张潮对文献学的贡献[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
2 宁可,蒋福亚;中国历史上的皇权和忠君观念[J];历史研究;1994年02期
3 刘和文;文多时贤 事多近代——《虞初新志》所表现的士人心态及其文化意蕴[J];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02期
4 王意如,李元秀;从《虞初新志》看明清之际士人的文化心态[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明华;中国小说选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和文;张潮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青红;文言小说集《虞初新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翠华;“虞初”系列选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9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2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