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东汉文人风尚

发布时间:2020-10-02 07:56
   东汉文人风尚,是指东汉文人阶层中所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它不仅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爱好,也包括精神层面更高层次的追求。由于汉代文人处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因而这个特殊的阶层既展现了我国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某些传统样式,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时代、阶层的独特的社会风尚,而东汉文人风尚上接先秦、西汉士风,下启魏晋名士之风,因而更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后汉书》作为东汉文人事迹的主要参考来源,辅以其他先秦两汉典籍,尽可能以典型的事例来归纳勾勒出东汉文人阶层独特的社会风尚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本文共分为以下六章。第一章:东汉文人的孝悌之风。这种风尚主要体现在东汉文人入则孝,出则悌,lN爱众三个大方面。第二章:东汉文人的节俭之风。这种风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为俭以克己,二为重义轻利,三为身后薄葬。第三章:东汉文人的参政之风。这种风气主要表现在东汉文人的循吏之风,不畏强权之风,选贤任能之风三个方面。第四章:东汉文人隐逸之风。这种风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仕之风,二是辞官之风。第五章:东汉文人的自杀之风。这种风尚主要有维护尊严自杀,被冤自杀,恐惧自杀,尽忠自杀,逼迫绝望自杀,羞愧自杀六种自杀类型。第六章:东汉文人的任侠之风。这种风尚主要表现在复仇之风,交友尚义,知恩图报,救危解难四个方面。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东汉文人的孝悌之风
    一、入则孝
        (一)父母在,躬亲奉养
        (二)父母殁,哀恸服丧
    二、出则悌
        (一)兄弟手足之情
        (二)推让财产爵位
        (三)帮助兄弟成名
    三、lN爱众
    四、结语
第二章 东汉文人的节俭之风
    一、俭以克己
    二、重义轻利
    三、身后薄葬
        (一)汉代厚葬风俗及其形成原因
        (二)薄葬之风的起源
        (三)东汉文人的薄葬之风
    四、结语
第三章 东汉文人的参政之风
    一、东汉文人的循吏之风
        (一)富之
        (二)教之
        (二)无讼
    二、不畏强权之风
        (一)不交权贵
        (二)守正不阿
        (三)主动铲除权贵
        (四)不畏皇权
    三、选贤任能之风
        (一)讲求公平
        (二)对举荐之人负责
        (三)利于推行教化
    四、结语
第四章 东汉文人隐逸之风
    一、不仕之风
        (一)因世浊,不仕
        (二)志在世外,不仕
        (三)仕途受挫,不仕
        (四)传道授业,不仕
        (五)不得已入仕
    二、辞官之风
        (一)不得意,辞官
        (二)维护自尊,辞官
        (三)避权势,辞官
    三、结语
第五章 东汉文人的自杀之风
    一、维护尊严自杀
    二、被冤自杀
    三、恐惧自杀
    四、尽忠自杀
    五、绝望自杀
    六、羞愧自杀
    七、结语
第六章 东汉文人的任侠之风
    一、复仇之风
    二、交友尚义
    三、知恩图报
    四、救危解难
    五、结语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琪;;文人诗在东汉中后期呈现悲观色彩的成因[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04期

2 叶会昌;郎瑞萍;;20世纪北朝本土文人诗研究综述[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伍双林;;论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方丽杰;;论魏晋南北朝文人诗传播范式的确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范秀君;;论清初南北贰臣文人愧疚自赎心态的差异及成因[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春青;;在讽谏与娱乐之间:“文人趣味”生成的历史轨迹[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刘玲;原昊;;论南朝民歌对南朝文人诗的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陈平原;书肆与文人——读《琉璃厂小志》[J];w芸

本文编号:2832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32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a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