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童心说”理论渊源的多维探析
【学位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李贽生平思想概述
(一) “道”外徘徊期
(二) 潜心入“道”期
二、 李贽“童心说”的理论渊源
(一) “童心说”理论的界定
(二) 李贽“童心说”的心学渊源
(三) 李贽“童心说”与禅学思想的渊源
(四) 李贽“童心说”的道学渊源
三、 “童心说”理论的原儒精神
(一) 对李贽“非儒反孔”的质疑
(二) 李贽“童心说”理论最终归属——原始儒学思想
四、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翁再红;李贽及其“童心说”[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左东岭;李贽文学思想与心学关系及其影响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许建平;李贽非理性主义文学思想论——以万历十九年夏至二十四年夏为论述中心[J];文艺研究;2004年06期
4 张建业;李贽与公安三袁[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赵明政;《水浒全传》李贽评也属伪托补证[J];江汉论坛;1983年07期
6 刘宗贤;李贽的叛逆性格与反传统思想[J];东岳论丛;1998年05期
7 龙慧萍;“童心说”的极端色彩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8 王记录;论清初三大思想家对李贽的批判——兼谈早期启蒙思想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9 立早;;《李贽全集注》出版[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陈隆高;李贽对儒家反动教育思想的批判[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7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杰;;论“童心说”与个性教育——李贽个性教育思想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傅小凡;;李贽论“道”[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孙琴安;;论李贽的文学评点及其地位[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罗德荣;;金圣叹小说美学的成就与贡献[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欧阳代发;;袁刊本《水浒》李评确出李贽之手辨——兼评《〈容本〉李评为叶昼伪作说质疑》[A];水浒争鸣(第三辑)[C];1984年
7 何乃川;;李贽思想开放性浅谈[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龚兆吉;;《容本》李评为叶昼伪作说质疑[A];水浒争鸣(第二辑)[C];1983年
9 赵建新;;蒋士铨文学思想散论[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10 吴长庚;;蒋士铨文学思想初探[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祁志祥;探寻李贽的思想轨迹[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梁苑;走进李贽思想历程[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张文珍;追求“自我”的李贽[N];学习时报;2004年
4 马汝云;伟大的回族哲学家李贽[N];云南政协报;2004年
5 王炳昌;李贽——尚待挖掘的思想文化宝库[N];云南政协报;2011年
6 帅克(《北京饭局》策划人,主编之一);《北京饭局》:吃出来的书[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7 记者 潘启雯 通讯员 黄士锋;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李贽全集注》出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沈一民;利玛窦和李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向明;李贽在姚安的自警联[N];云南日报;2001年
10 张黎;李贽铜像在姚安县落成[N];楚雄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建平;李贽思想演变史[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宝峰;儒教社会中的独行者:李贽儒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王维;“心”与“声”的解读[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4 包秀艳;庾信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王红梅;许筠论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鲍希福;三教本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童伟;论“狂”—泰州学派与明清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8 白静;焦z阉枷胙芯縖D];北京大学;2011年
9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蕾;李贽“童心说”理论渊源的多维探析[D];延安大学;2012年
2 张丽;论李贽“童心说”的生命意识[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3 盛晶;道家思想对李贽哲学思想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海东;李贽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基础[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马树芳;李贽与卢梭诗学比较[D];安徽大学;2011年
6 何新莲;李贽自我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庄树宗;李贽“人道”观探析[D];华侨大学;2011年
8 王文华;李贽自由思想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杜婕欣;李贽文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易翔;李贽:历史叙述中的形象差异[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3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3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