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魏晋生命意识及其文学书写

发布时间:2020-10-22 19:51
   魏晋是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其间政局动荡,然而文学却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一时期强烈的生命情绪凸显出来,文人更多地关注生命本体。这种浓郁的生命情绪是对自神话时代至秦汉时代生命意识的继承与延续。文学是时代最敏感的神经,文学创作中生命意识的渗透与表达,此时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生命意识成为魏晋时代文学的基本主题。整体观之,魏晋文学可以说是一种表现出生命境界的文学。个体对生命的感慨、超越成为文人的一种自觉行为,他们在诗歌、辞赋、散文创作中都融入了这种生命意识。本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归纳总结关于魏晋生命意识的研究现状,正确认识目前学界对魏晋生命意识研究的不足或空缺之处,从而确定该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目的,并且对“生”的意涵进行说明。第二部分是论文正文,共三章。第一章,忧生意识及其文学书写。从忧生的意涵、起源与发展谈起,结合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思想环境来分析忧生意识在魏晋时期的特征,具体阐释了建安、正始、西晋直至东晋时期文人忧生意识的产生缘由及特点。这种深沉的忧生意识在魏晋诗歌、辞赋、散文中均有体现。建安时期的三曹、王粲、陈琳、孔融等文人就有不少忧生之作,但是他们的忧生并没有一味地走向颓废,而是积极地追求不朽功业。正始时期,个体与现实的矛盾使得文人内心始终充满了苦闷与彷徨,这种对个体生命的忧患意识普遍存在,代表人物阮籍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书写了这种忧生意识。西晋时期,政治准的导致文人更多地转向关心个体自身,代表人物潘岳、陆机都在他们的诗歌、辞赋、散文中描述了对个体生命的情感体验。第二章,贵生意识及其文学书写。贵生,在于视自己的生命为最宝贵的东西。这种意识的雏形始于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而后的杨朱学派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形成了“贵己重生”的观念,并提出“乐生”的贵生论。到了魏晋时期,这种贵生逐渐衍变成为一种享乐主义,特别是西晋时期奢靡放纵风气大盛,贵生意识发生了异化。贵生意识在魏晋文学中留下的痕迹相对忧生意识来说偏少,主要在诗歌中有所显现。建安时期以曹植为代表的贵族群体所作的游宴之作体现了他们对及时行乐的追求。西晋时期“二十四友”中石崇的金谷宴游,张华、陆机等作家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享乐甚至纵欲都是魏晋时期贵生意识的具体呈现。第三章,养生意识及其文学书写。魏晋时期思想的多元化使养生意识具有不同特征,主要分为玄学养生意识和道教养生意识。这些不同的养生意识呈现在魏晋诗歌、辞赋、散文中。在诗歌中,正始时期嵇康的诗歌、东晋时期郭璞的“游仙诗”都体现了他们不同的养生意识;在辞赋中,主要分析了陆机、挚虞、潘岳辞赋中的养生意识;在散文中,嵇康与向秀有关养生问题的论辩,正是这一时期对养生关注与重视的最好见证。第三部分,结语部分。对魏晋生命意识及其文学书写进行总结性阐述,并表明研究文学中的生命意识所蕴含的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现状
    2. 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 “生”的意涵
第1章 忧生意识及其文学书写
    1.1 忧生意识及其在魏晋时期的特征
        1.1.1 忧生的意涵
        1.1.2 忧生意识的缘起与发展
        1.1.3 魏晋时期文人的忧生意识
    1.2 忧生意识在魏晋诗歌中的体现
        1.2.1 建安诗歌中的忧生意识—以三曹为代表
        1.2.2 正始诗歌中的忧生意识—以阮籍为代表
        1.2.3 西晋诗歌中的忧生意识—以潘岳为代表
    1.3 忧生意识在魏晋辞赋中的体现
        1.3.1 建安辞赋中的忧生意识
        1.3.2 西晋辞赋中的忧生意识
    1.4 忧生意识在魏晋散文中的体现
第2章 贵生意识及其文学书写
    2.1 贵生意识及其在魏晋时期的特征
        2.1.1 贵生的意涵
        2.1.2 中国古代的贵生意识发展—以杨朱学派为代表
        2.1.3 魏晋时期文人的贵生意识
    2.2 贵生意识在魏晋诗歌中的体现
        2.2.1 建安诗歌中的贵生意识—以曹植为代表
        2.2.2 西晋诗歌中的贵生意识
    2.3 贵生意识在魏晋辞赋、散文中的体现
第3章 养生意识及其文学书写
    3.1 养生意识及其在魏晋时期的特征
        3.1.1 养生意识的缘起与发展
        3.1.2 魏晋时期不同的养生意识特征及表现
    3.2 养生意识在魏晋诗歌中的体现
        3.2.1 建安诗歌中的养生意识
        3.2.2 正始诗歌中的养生意识—以嵇康为代表
        3.2.3 东晋诗歌中的养生意识—以郭璞为代表
    3.3 养生意识在魏晋辞赋中的体现
        3.3.1 陆机辞赋中的养生意识
        3.3.2 挚虞辞赋中的养生意识
        3.3.3 潘岳辞赋中的养生意识
    3.4 养生意识在散文中的体现
        3.4.1 嵇康散文中的养生意识
        3.4.2 向秀散文中的养生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海燕;;魏晋伤怀悼祭文学中的生命主题[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李宝龙;;论嵇康的生死观[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阳建雄;;论汉末魏晋诗歌的生命情结[J];学术论坛;2007年02期

4 杨清之;生命的感悟——论魏晋文人忧生心态及其对文学创作之由的理论探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辛刚国;魏晋玄学视野中的养生论[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6 鲁红平;论阮籍《咏怀诗》的生命情结[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王海明;贵生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李建中;魏晋诗人的死亡意识与生命悲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9 许征;论阮籍的“忧世”与“忧生”——析《咏怀诗》八十二首[J];廊坊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10 江艳华;三曹诗歌中的生命主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胜利;魏晋风度中的传统中国人生命审美意识形态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2 贺雯婧;阮籍《咏怀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纪荣;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陈婉;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兼及死亡意识[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52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52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