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理论论文 >

黄钧宰及其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06:04
   黄钧宰(1826-?),江苏淮安人,晚清文学家、戏曲家。一生著作颇丰,有《金壶七墨》、《寰海新闻》、《说环》、《国朝名人可法录》、《比玉楼遗稿》、《闺秀诗评》等,其中《金壶七墨》、《比玉楼遗稿》比较著名,《闺秀诗评》是黄钧宰选评女性诗作而成的作品。他的作品基于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描写广泛的社会内容,表现了对于黎民百姓的同情、女性的关心;体现淡泊坦荡的人生观与开阔的世界观。 本文依据黄钧宰的作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黄钧宰的交游进行梳理,对其文学思想、艺术特点加以重点研究。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研究黄钧宰的家世、交游和思想。前人对黄钧宰的家世研究比较简单,本章挖掘其祖、父等家人的行为与黄钧宰性格特征和创作的关系,揭示交友情况,探悉与友人因文学上的共同爱好、人品与文品上的相互赏识,生活态度的共同取向形成的交往过程。概述黄钧宰的主要著述,整体把握黄钧宰创作的思想。 第二章,通过对《金壶七墨》的各个文化特点的叙述、揭示出其以史写作的本质、《金壶七墨》驳杂的内容显示作者开明的思想意识以及笔记小说本身的文化包容性特点,耐人寻味。 第三章,着重研究黄钧宰的诗词曲文。着重诗词曲文的文本研究,提出其以史写诗、以己抒情的创作倾向。通过《比玉楼遗稿》作品的内容、艺术特点分析概括,揭示黄钧宰的人生价值观,道德伦理观,生活态度。 第四章,重点研究黄钧宰的《闺秀诗评》。本章分析了《闺秀诗评》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征。在《闺秀诗评》的解读中,挖掘黄钧宰男女平等观、女性才学观、女性发展观。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看到黄钧宰作品的丰富社会内容、珍贵史料价值及体现出的进步性、文明性。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I206.2;K825.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黄钧宰生平、交游及文学观
    第一节 黄钧宰生平、家世概述
        一、长辈
        二、同辈
    第二节 黄钧宰的交游
        一、师长辈
        二、朋友辈
        三、后辈
    第三节 黄钧宰的创作观念与文学追求
第二章 黄钧宰笔记小说研究
    第一节 《金壶七墨》的文化特点
        一、记录中国社会现实
        二、描写中外文化交流
        三、揭示百姓生活状态
        四、传播平等美德思想
        五、传承孝道果报观念
    第二节 《金壶七墨》的艺术特点
        一、作品以类有序汇编
        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三、文章风格清冷幽远
        四、寓主观于客观
第三章 诗词曲文研究
    第一节 诗歌创作研究
        一、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黄钧宰词作研究
        一、词作的思想内容
        二、词作的艺术特点
    第三节 黄钧宰曲作研究
    第四节 黄钧宰散文作品研究
第四章 《闺秀诗评》研究
    第一节 《闺秀诗评》的思想内容
        一、赞美女性品质
        二、暴露女性问题
        三、探求女性出路
    第二节 《闺秀诗评》的编撰特征
        一、叙议结合
        二、以类相从
        三、总分结构
    第三节 《闺秀诗评》选评意义
        一、弘扬美德、宣传表彰
        二、丰富生活、拓展维度
        三、表达认同、传递理念
        四、传播文化、传扬观点
结语
附录1 黄钧宰简谱
附录2 《黄钧宰集》缺失的诗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金志霖;试比较中英行会的本质特征[J];史林;2005年02期

2 陆草;论近代文人的抑郁心理[J];中州学刊;1996年01期



本文编号:2854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54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c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