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三言”论“道”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8 12:57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化的滥觞,这其中,又以庄子的文章独树一帜。他很少从正面立论,直接论述其哲学思想,而是借助“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天下篇》)这一独特的话语系统来阐释其“道”的思想。通读《庄子》,我们便不难发现,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便是贯穿整部《庄子》的话语系统,它不仅表现了庄子独特的语言观、言意观,更通过三言论述了其“道”的主要内涵。尽管三言如此重要,然而学术界对其概念定义、比例关系、以及在论述“道”时所表现出的特点等问题,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关于三言还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三言就是通向《庄子》的一把钥匙,只有将三言的问题弄清楚,才能真正理解庄子的思想。本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章节: 第一章,介绍《庄子》独特的话语方式—三言。这一章中,我们在梳理和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三言的文本解读与话语特点、三言的所占比例及关系、《庄子》使用三言的原因。 第二章,论述寓言论“道”的具体特点,结合《庄子》文本,详细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三章,论述重言论“道”的具体特点,同样从《庄子》文本出发,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第四章,论述卮言论“道”的具体特点,结合《老子》文本,与《庄子》进行对比研究,从三个方面说明。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三言”:《庄子》独特的话语方式
1.1 “三言”的文本解读与话语特点
1.2 “三言”的所占比例及关系
1.2.1 “三言”各自所占的比例
1.2.2 “三言”之间的关系
1.3 《庄子》使用“三言”原因蠡测
1.3.1 客观原因—“以天下为沉浊,不可语庄语”
1.3.2 主观原因—谋取话语权,建立自己的言说规矩
2 寓言论“道”
2.1 “不言之辩”:《庄子》寓言论“道”的独特话语
2.2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寓言悟“道”的不二法门
2.3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寓言论“道”的“形而上”意味
3 重言论“道”
3.1 “耆艾”之言:《庄子》寓言论“道”的言说策略
3.2 对话:《庄子》重言论“道”的话语形态
3.3 “天乐”:《庄子》重言论“道”话语的音乐属性
4 卮言论“道”
4.1 “和以天倪”:《庄子》卮言论“道”的齐物特性
4.2 “正言若反”:《庄子》卮言论“道”的言说意味
4.3 “始卒若环”:《庄子》卮言论“道”的话语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4816
【学位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三言”:《庄子》独特的话语方式
1.1 “三言”的文本解读与话语特点
1.2 “三言”的所占比例及关系
1.2.1 “三言”各自所占的比例
1.2.2 “三言”之间的关系
1.3 《庄子》使用“三言”原因蠡测
1.3.1 客观原因—“以天下为沉浊,不可语庄语”
1.3.2 主观原因—谋取话语权,建立自己的言说规矩
2 寓言论“道”
2.1 “不言之辩”:《庄子》寓言论“道”的独特话语
2.2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寓言悟“道”的不二法门
2.3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庄子》寓言论“道”的“形而上”意味
3 重言论“道”
3.1 “耆艾”之言:《庄子》寓言论“道”的言说策略
3.2 对话:《庄子》重言论“道”的话语形态
3.3 “天乐”:《庄子》重言论“道”话语的音乐属性
4 卮言论“道”
4.1 “和以天倪”:《庄子》卮言论“道”的齐物特性
4.2 “正言若反”:《庄子》卮言论“道”的言说意味
4.3 “始卒若环”:《庄子》卮言论“道”的话语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过常宝;侯文华;;论《庄子》“卮言”即“优语”[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张梅;重估《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陈启庆;;“卮言”:《庄子》的篇章结构与文本布局策略[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宁登国;;伪立客主 假相酬答——《庄子》对话文体论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刘固盛;;论《庄子》的“三言”笔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李颖,高兵;庄子“心斋”、“坐忘”说的美学意味[J];河北学刊;2003年02期
7 刘生良;;论《庄子》文本的结构体系[J];江汉论坛;2011年05期
8 王少军;;对话与独白——论庄子的对话言说方式[J];美与时代(下);2010年07期
9 时晓丽;;语言是生命对道的体验——论庄子的语言观[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3期
10 谢祥皓;略谈《庄子》中的孔子形象[J];齐鲁学刊;1985年05期
本文编号:2874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7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