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评左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13:41
钟惺是晚明时期重要的评点家,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批评家。钟惺成名于《诗归》的评选,他的评点不止体现在《诗归》上,对经、史、子、集皆有评点。《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典籍,其文学成就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吸引着代代文人、研究者不断地去解读和品评。《钟评左传研究》以钟惺对《左传》评点的三十卷本为研究对象,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结合晚明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考辨《钟评左传》的真伪,进而探讨钟惺评点的特点,研究《钟惺左传》的理论和价值,力图将《钟评左传》纳入钟惺研究的体系中。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为《钟评左传》考。《钟评左传》作为明代评点、明代《左传》评点,甚至是《左传》评点中的代表作,不仅在大部分文学史、思想史乃至批评史上几乎只字未提,而且还被认为是托名之作。对于一部明代评点的代表性作品来说有失公允,必须进行重新评价、客观定位。本章主要从《钟评左传》的托名现象入手,从目录学著录、墓志铭、参订人等几方面对其进行真伪考辨。 第二章重点论述《钟评左传》的评点内容。首先是叙事评点,《左传》的记事有其独特的方式、手法和风格。其次是人物评点,钟惺以情感倾向为主要评价标准对《左传》的人物进行归类。再次是语言评点,钟惺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为切入点,以对话和独白揭示人物个性,通过语言风格的形成、语言修辞技巧的运用来提高《左传》语言的表达效果。最后是揭示《左传》在文法方面的运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读者的古文写作水平。 第三章主要阐释《钟评左传》的评点方法。钟惺对人物的性情、人与人之间的交情以及对人物命运皆有关注,以“情”入文,反映了“重情”的思想。钟惺虽对文学很感兴趣,但也积极入世,注重以文意来体现自己的“经世思想”。钟惺独特的个性以及他创新的决心,使他不愿依附于任何一派,进而对宗经的传统有所突破。 第四章主要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论述《钟评左传》的双重属性。钟惺作为《左传》的读者,对其有自己的审美理解,有着强烈的读者意识;钟惺作为《钟评左传》的作者,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和导向性,可以在理解和领悟审美对象的基础上给读者某种引导,进而影响文学创作和鉴赏。 第五章论述《钟评左传》的价值。《钟评左传》是一部批评性的作品,本章分析了钟惺较有价值的几种评价审美标准,阐述了个体理论特色,但作为评点性作品来讲又存在着缺陷,尤其是批点的琐碎、不系统和批语的简短、不全面。 通过以上五章的论述内容,可以看出钟惺的评点角度新颖,分析独到,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其中虽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总体来讲,有所创新,应在中国文学评点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席之地。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钟评左传》考
第一节 《钟评左传》托名说
一、 钟惺传记无《钟评左传》
二、 书商为谋利而作
第二节 《钟评左传》非伪托
一、 从目录学著录方面辨伪
二、 从墓志铭方面辨伪
三、 从参订人方面辨伪
四、 从被依托者方面辨伪
五、 从文章风格辨伪
第二章 《钟评左传》的评点内容
第一节 叙事评点
一、 叙事方式
二、 叙事手法
三、 叙事风格
第二节 人物评点
一、 “敬仰式”人物评点
二、 “讽刺式”人物评点
第三节 语言评点
一、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二、 语言风格
三、 语言技巧
第四节 文法方面的评点
一、 字法方面
二、 句法方面
第三章 《钟评左传》的方法
第一节 “重情”的评文倾向
一、 重视人物的真性情
二、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情
三、 对人物遭受苦难的同情
第二节 “经世思想”的评文视角
一、 人主之道
二、 为官之法
三、 经国之策
第三节 反传统的评点观念
第四章 《钟评左传》的双重属性
第一节 读者意识和审美理解
一、 读者意识
二、 审美理解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主体性和导向性
一、 文学批评的主体性
二、 文学批评的导向性
第五章 《钟评左传》的地位
第一节 《钟评左传》的评文价值
第二节 《钟评左传》的不足
一、 《钟评左传》不足的表现
二、 《钟评左传》不足的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7996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钟评左传》考
第一节 《钟评左传》托名说
一、 钟惺传记无《钟评左传》
二、 书商为谋利而作
第二节 《钟评左传》非伪托
一、 从目录学著录方面辨伪
二、 从墓志铭方面辨伪
三、 从参订人方面辨伪
四、 从被依托者方面辨伪
五、 从文章风格辨伪
第二章 《钟评左传》的评点内容
第一节 叙事评点
一、 叙事方式
二、 叙事手法
三、 叙事风格
第二节 人物评点
一、 “敬仰式”人物评点
二、 “讽刺式”人物评点
第三节 语言评点
一、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二、 语言风格
三、 语言技巧
第四节 文法方面的评点
一、 字法方面
二、 句法方面
第三章 《钟评左传》的方法
第一节 “重情”的评文倾向
一、 重视人物的真性情
二、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情
三、 对人物遭受苦难的同情
第二节 “经世思想”的评文视角
一、 人主之道
二、 为官之法
三、 经国之策
第三节 反传统的评点观念
第四章 《钟评左传》的双重属性
第一节 读者意识和审美理解
一、 读者意识
二、 审美理解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主体性和导向性
一、 文学批评的主体性
二、 文学批评的导向性
第五章 《钟评左传》的地位
第一节 《钟评左传》的评文价值
第二节 《钟评左传》的不足
一、 《钟评左传》不足的表现
二、 《钟评左传》不足的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启俊;继承与创新并重 标点与训诂俱佳——白兆麟先生《左传微》点注评介[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潘运告;竟陵派诗论的美学思想[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3 李卫军;;浅谈《左传》评点的文章学价值[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郑利华;;陈广宏《竟陵派研究》刍议[J];文学评论;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877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7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