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女宝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5 09:34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宝卷研究开始引起现代学者的关注。八十年代起,车锡伦先生从“一种历史的民俗文化现象和说唱形式”的角度,重点研究文学宝卷(主要为民间宝卷),推动了当代宝卷研究的进程。当今学者从多学科、多角度,不断深入分析宝卷的文化意义。本论文围绕《黄氏女宝卷》,在文本分析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梳理,试图通过历史记载和文学描述,展示中国古代民间社会修行女性的存在状态,并重点从文化层面分析女性修行背后的民间伦理与信仰。 论文主体分三部分: 第一章,探寻黄氏女故事的产生渊源,并对其文本、流传及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其故事类型。黄氏女故事自宋代宗教与文学特殊环境之中产生,而后在民间跨越不同文艺形式,流布南北。随着它的流传,逐渐受到佛教影响,并在民间信仰与文化中表现出其独立的价值。 第二章,在黄氏女故事分析基础之上,通过对《黄氏女宝卷》文本的整理研究发现,《黄氏女宝卷》集中表现出宗教与民间文学的互动关系,这是《黄氏女宝卷》在民间得以延续着其宗教性的原因。同时,黄氏女故事进入宝卷后也发生了一些新变,从而更为圆满地完成了这一故事的叙述,树立起黄氏女这一经典的民间宗教文学形象。 第三章,由《黄氏女宝卷》这一经典看女性修行故事宝卷,梳理修行故事的发展,更为深入地理解女性修行行为的背后所蕴含的明清之际女性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之关联。 本文通过《黄氏女宝卷》这一个案,延伸至女性修行故事宝卷,试图由此展现古代女子的生活与信仰之状态。通过此文,一方面希望能引起学界对修行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存在状态的关注。另一方面,希望社会各界可以由此对民间宝卷这一历史文化产物及其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做一个新的认识与评价,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一章 黄氏女故事的产生和流传
1.1 黄氏女故事的产生
1.1.1 民间佛教
1.1.2 民间文学
1.2 黄氏女故事的流传
1.2.1 跨体裁跨地域的流传
1.2.2 黄氏女故事的两种类型
1.2.3 黄氏女故事的民间影响
第二章 《黄氏女宝卷》文本分析
2.1 《黄氏女宝卷》的版本流传
2.2 《黄氏女宝卷》的宗教呈现
2.2.1 佛教
2.2.2 民间宗教
2.2.3 宗教与孝亲观
2.3 《黄氏女宝卷》的民间模式
2.3.1 发愿求子
2.3.2 晚娘虐儿
2.3.3 青天白冤
2.4 黄氏女的修行表现
2.4.1 坚定的修行者
2.4.2 “被动参与”的女子
第三章 由《黄氏女宝卷》看女性修行故事宝卷
3.1 女性修行故事宝卷概述
3.2 女性修行故事宝卷的产生与发展
3.2.1 女性修行故事宝卷的产生
3.2.2 女性修行故事宝卷的发展
3.3 女性修行故事宝卷的影响
3.3.1 家庭伦理的维护
3.3.2 个人价值的实现
3.3.3 精神鸦片与“灰色的女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4616
【学位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一章 黄氏女故事的产生和流传
1.1 黄氏女故事的产生
1.1.1 民间佛教
1.1.2 民间文学
1.2 黄氏女故事的流传
1.2.1 跨体裁跨地域的流传
1.2.2 黄氏女故事的两种类型
1.2.3 黄氏女故事的民间影响
第二章 《黄氏女宝卷》文本分析
2.1 《黄氏女宝卷》的版本流传
2.2 《黄氏女宝卷》的宗教呈现
2.2.1 佛教
2.2.2 民间宗教
2.2.3 宗教与孝亲观
2.3 《黄氏女宝卷》的民间模式
2.3.1 发愿求子
2.3.2 晚娘虐儿
2.3.3 青天白冤
2.4 黄氏女的修行表现
2.4.1 坚定的修行者
2.4.2 “被动参与”的女子
第三章 由《黄氏女宝卷》看女性修行故事宝卷
3.1 女性修行故事宝卷概述
3.2 女性修行故事宝卷的产生与发展
3.2.1 女性修行故事宝卷的产生
3.2.2 女性修行故事宝卷的发展
3.3 女性修行故事宝卷的影响
3.3.1 家庭伦理的维护
3.3.2 个人价值的实现
3.3.3 精神鸦片与“灰色的女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允贞;;父权世界中的女性宗教——以《观世音菩萨本行经》为中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戴云;目连救母故事渊源考略[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8期
3 孙步忠;作为生活样态的佛教信仰──论唐代“冥报小说”的文化内涵[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濮文起;;女性价值的张扬——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中的妇女[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5期
5 刘守华 ,刘晓春;白族民间叙事诗《黄氏女》的比较研究[J];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03期
6 王月清;中国佛教孝亲观初探[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刘丽丽;;略论女真文字[J];世纪桥;2009年23期
8 李媛;;16至18世纪中国社会下层女性宗教活动探析[J];求是学刊;2006年02期
9 安介生;清代山西重商风尚与节孝妇女的出现[J];清史研究;2001年01期
10 臧健;对宋元家族制度、家法与女性的考察[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俞晓红;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孝容;佛教女性观源流源流辨析[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立艳;佛教文化与宋传奇[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范明燕;王屋山地区的民间香会组织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4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884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