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与中隐思想
发布时间:2020-12-16 13:28
周作人是中隐思想在现代的传承者,但是他的思想和经历却十分复杂,古代的中隐思想在他身上不仅得到了传承,而且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就以1937年以前的周作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周作人对中国古代“中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研究他中隐思想的成因和对他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介绍中隐思想在古代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中唐白居易提出隐思想的原因,以及研究中隐思想诞生后,对文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其次,进入现代,隐逸文化逐步地走向末路,周作人作为古代中隐思想在现代的接班人出现了,在承袭了古代中隐思想的同时,由于时代和周作人自身的原因,中隐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他较之古代中隐多了隐逸的主动性。再次,讨论周作人中隐思想形成的原因,主观上个人的性格与故乡的风俗为他打下了隐逸的基础,客观上,兄长鲁迅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周作人年幼的时候,保护了他平和性格的形成,同时在学术和生活上周作人都追寻鲁迅的脚步,展示了他积极入世的一面,直至与鲁迅失和,他才一步步走向隐逸。受到中隐思想的影响,周作人在出世与入世中摇摆,因此对于理想的追求也在不断的反思,反思的结果让他最终选择了隐逸。最后,讨论...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中隐思想的特点与内涵
第二节 、中隐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现代中隐士——周作人
第一节 、继承
第二节 、发展
第三章 周作人中隐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 、性格与故乡
第二节 、鲁迅的影响
第三节 、理想的反忍
第四章 中隐思想对周作人的影响
第一节 、思想:人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哗持
第二节 、文学:隐士的视角看世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疏离与归途——试论周作人“冲淡”散文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J]. 祝映雪. 大众文艺. 2011(22)
[2]论周作人闲适散文的思想品质和艺术特色[J]. 哈迎飞.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8)
[3]白居易“中隐心态”对唐宋词休闲享乐创作氛围的引导[J]. 张英.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07)
[4]不平淡的苦味——以文学思想为线索的周作人散文文体研究[J]. 陈玥.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3)
[5]在启蒙思想与文学趣味之间——早期周作人文学与思想探微[J]. 李雅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6]从白居易到欧阳修——谈唐宋之际士人“中隐”思想与洛阳诗酒文化[J]. 李毛毛. 大众文艺. 2010(06)
[7]白居易晚年的中隐生活[J]. 杜学霞.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8(12)
[8]论白居易的《中隐》与“魏晋人物”生存观念之关联[J]. 谭立.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9]白居易的中隐思想[J]. 许保松. 语文学刊. 2008(08)
[10]白居易“中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 陈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硕士论文
[1]从仕宦履历看白居易“中隐”递嬗及其意义[D]. 鲍乐.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论周作人的人生哲学及其对文艺观和文学创作的影响[D]. 武侠.青岛大学 2004
[3]周作人与中国遗民文化[D]. 万杰.江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20241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中隐思想的特点与内涵
第二节 、中隐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现代中隐士——周作人
第一节 、继承
第二节 、发展
第三章 周作人中隐形成的原因
第一节 、性格与故乡
第二节 、鲁迅的影响
第三节 、理想的反忍
第四章 中隐思想对周作人的影响
第一节 、思想:人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哗持
第二节 、文学:隐士的视角看世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疏离与归途——试论周作人“冲淡”散文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J]. 祝映雪. 大众文艺. 2011(22)
[2]论周作人闲适散文的思想品质和艺术特色[J]. 哈迎飞.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8)
[3]白居易“中隐心态”对唐宋词休闲享乐创作氛围的引导[J]. 张英.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07)
[4]不平淡的苦味——以文学思想为线索的周作人散文文体研究[J]. 陈玥.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3)
[5]在启蒙思想与文学趣味之间——早期周作人文学与思想探微[J]. 李雅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6]从白居易到欧阳修——谈唐宋之际士人“中隐”思想与洛阳诗酒文化[J]. 李毛毛. 大众文艺. 2010(06)
[7]白居易晚年的中隐生活[J]. 杜学霞.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8(12)
[8]论白居易的《中隐》与“魏晋人物”生存观念之关联[J]. 谭立.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9]白居易的中隐思想[J]. 许保松. 语文学刊. 2008(08)
[10]白居易“中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 陈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6)
硕士论文
[1]从仕宦履历看白居易“中隐”递嬗及其意义[D]. 鲍乐.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论周作人的人生哲学及其对文艺观和文学创作的影响[D]. 武侠.青岛大学 2004
[3]周作人与中国遗民文化[D]. 万杰.江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20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2920241.html